
亦作“ 木版 ”。1.片状之木。《墨子·备蛾傅》:“备蛾傅为县脾,以木板厚二寸,前后三尺,旁广五尺,高五尺,而折为下磨车。”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瓦棺容尸,木板堲周,足以收形骸,藏髮齿而已。”《三国演义》第九七回:“於是军中起百乘云梯,一乘上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所有居民就同时忙碌起来……他自己是锯木版,来做进呈的盒子。”
(2).特指刻有文字或图画的木制印板。 马烽 《三年早知道》:“‘三年早知道’是早年间腊月里卖的一种木板印的春牛图,因为上边附带印着三年的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参见“木版图”。
木板是汉语中常用的名词组合词,指经过加工制成的平整木材构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木板特指"锯成的板状木材",强调其通过人工加工形成的标准化形态。
从构词法分析,"木"作为材质限定词,表明其原材料属性;"板"表示物体的平面形态特征,二字组合构成偏正结构的合成词。《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指出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原指"未经雕饰的素板",后引申为建筑和器具制作的基础材料。
现代汉语中,木板按加工工艺可分为锯材板、胶合板等类型。根据《中国林业标准术语》,其厚度通常在12-300毫米之间,长宽尺寸依据GB/T 4897规范执行,具有承重、隔断、装饰等实用功能。在传统文化中,《营造法式》记载宋代已形成"板枋材"分类体系,其中木板专指断面宽厚比大于3:1的型材。
根据权威来源及综合释义,“木板”一词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木板指用整块木材切割加工而成的片状材料,具有天然木质纹理,厚度通常在2毫米以上,常见形态包括板材、条状板等。在《墨子·备蛾傅》中已有记载,古代用于军事防御工事制作。
二、词义发展
三、现代应用 作为装修主要材料,需注意选购标准:
四、特殊语境 在成语使用中可引申为"思维僵化"的比喻义,如形容人处事不够灵活。英语对应词包括plank(厚木板)、board(通用板材)等。
安定傲尔败局並翼层栋潺淙车盘翅人茨棘当世无双调谕递盏風蟲奋褎高棉故宫博物院过眚轰斗混编坚凝贾屈借秦肌觉经用矜能赆钱金鱼公子九鳸蟨鼠俊羔耒子联欢会料田灵輀罗络眉睫之祸皿器弭禳蜜筩耐心耐肠潜谋谯居请和倾嶮碁品三夫之言散舒食德时宗兽扰水淋淋思算四知鼗鞞天气形势题旨蓊茸温书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