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抵抗与进犯。《后汉书·公孙瓒传》:“职统戎马,连接边寇……虏识 瓚 声,惮其勇,莫敢抗犯。”
(2).犯颜抗论。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夫上媚天子,下媚庶人,不以抗犯为能,而以顺悦为得,此岂有諂曲之意存乎其间哉?”
“抗犯”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抵抗与进犯(军事层面)
指在军事冲突中既抵御敌方攻击,又主动发起进攻的行为。例如《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虏识瓚声,惮其勇,莫敢抗犯”,表明敌方因畏惧公孙瓒的勇猛而不敢对抗或侵犯。
犯颜抗论(政治或言论层面)
指不顾上位者的威严,直言进谏或提出反对意见。宋代叶适在《上宁宗皇帝札子》中提到:“不以抗犯为能,而以顺悦为得”,强调正直之士不迎合权贵,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补充说明: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及宋代奏议类文献。
抗犯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抵抗和反击犯罪行为。它包含了抵挡和对抗恶行的意义。
抗犯这个词的左边部首是手部,右边部首是犬部。它的总笔画数是9画。
抗犯这个词在汉语中来源于古代的文字和表达。在繁体中,抗犯被写作「抗犯」。
在古代汉字中,抗犯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其基本形态仍然是由手部和犬部组成的。
1. 全国人民都应该团结一致,抗犯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2. 警察们英勇地抗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犯作为一个动词可以和其他词语组成组词。例如:
1. 抗犯行动:指抵抗和对抗犯罪活动的行动。
2. 抗犯精神:指抵挡恶行、勇敢反抗的精神态度。
3. 抗犯队伍:指专门从事对抗犯罪工作的人员组成的集体。
抗犯的近义词包括:抗罪、反犯。这些词语都指的是抵抗和反击犯罪活动的行为。
抗犯的反义词是犯罪,它指的是违法犯罪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