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赋的意思、茅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赋的解释

指封土及其赋敛。《北史·裴叔业等传论》:“举地而来,功诚两茂,其以大启茅赋,兼列旄旟,固其宜矣。”《陈书·高祖纪下》:“茅赋所加,宜遵旧典。”《陈书·周敷传》:“可存其茅赋,量所賻卹,还葬京邑。”参见“ 茅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赋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个核心释义,均与古代社会文化相关:

一、古代以茅草为名的赋税

指先秦时期诸侯向周天子进贡的茅草及相关赋税制度。茅草(菁茅)因用于祭祀时缩酒(滤酒去渣),被视为神圣之物。诸侯需定期进贡特定茅草,后演变为一种实物税赋形式。

来源:《周礼·天官·大宰》《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齐桓公伐楚时提及“尔贡苞茅不入”,印证茅草贡赋的政治意义。

二、以茅草为题的赋体文学作品

指古代文人以茅草为吟咏对象的赋体文章,属咏物赋范畴。此类作品通过描写茅草的形态、生长环境或象征意义(如清贫、坚韧),抒发作者的情志或哲理思考。

来源:《文心雕龙·诠赋》指出赋体“体物写志”的功能,汉代至魏晋咏物赋兴盛,茅草作为常见意象被纳入创作范畴。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9卷第128页
  2.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5页
  3.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42页

网络扩展解释

“茅赋”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分封制度及赋税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解释:

1. 基本释义
“茅赋”指封土及其赋敛,即古代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时,连同土地上的赋税征收权一并授予。该词常见于《北史》《陈书》等史籍,如《陈书·高祖纪下》提到“茅赋所加,宜遵旧典”,强调分封土地需遵循典章制度。

2. 词源与构成

3. 延伸用法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到“茅赋”是文人批判社会不公的文体,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对“赋”作为文学体裁的误读,需谨慎采用。

建议:查阅《北史》《陈书》等原始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以获取更精准的历史语境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淳闇将褊率秉志壁坞避諠布币春卷词色带剑大提琴得筹镫棒耋吏笃向粉金分阴奋涌俯擗孚洽凫鴈府臧高级工程师钩提恒德画础胡跪魂消胆丧记谍击考寖安警车克绍箕裘蜡版连塍敛发燎烟虑表媒援灭伦蹑球牛郎讴功颂德盼恋破觚斲雕戎服瑞牒沙涨声部书钞束浪顺溜溜田泽透空外郎椀花勜劜五气宵匪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