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后汉 隐士 韩康 。 康 字 伯休 ,常采药名山,卖于 长安市 ,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 长安市 妇孺皆知,后遁入 霸陵山 中隐居。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唐 李贺 《感讽》诗之四:“ 君平 久不反, 康伯 遁国路。”
(2).豆豉的一种。《北堂书钞》卷一四六引《博物志》:“外国有豉法,以苦酒溲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復暴三过,擣椒屑合之,中国谓之康伯。”
康伯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
指代康姓家族中的长子或嫡系代表。
“康”为中华姓氏之一(《百家姓》收录),源于周代诸侯国名或官职;“伯”在古代排行中指长子(《尔雅·释亲》:“伯,长也”),引申为宗族中地位尊崇者。此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族谱记载或尊称宗族领袖。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对“伯”的释义;《中国姓氏大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康姓源流考。
专指南朝宋著名医学家徐熙(字康伯)。
其生平载于《宋书》《南史》,精于医术,曾任太医令,著有《徐氏家传秘方》(已佚)。因字“康伯”广为人知,后世常以“康伯”代称其医学成就。
来源参考:
《中国医学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徐熙条目;《中医人物词典》(中医古籍出版社)南北朝名医篇。
现代汉语中,“康伯”作为独立词汇已非常用,仅存于特定语境:
需注意避免与“康伯巴奇”等音译名混淆。
权威依据: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未单列“康伯”词条,但“徐熙”条目注明其字“康伯”;《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亦采用相同记载。
“康伯”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康伯”由“康”和“伯”二字组成:
隐士韩康
东汉隐士韩康,字伯休,因采药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闻名,后隐居霸陵山。后世以“康伯”代指淡泊名利的隐逸之士。
例:唐代李贺诗句“康伯遁国路”即引用此典故。
豆豉种类
古代一种豆豉亦名“康伯”,但具体制法与流传范围已不可考。
部分资料提到“康伯”可形容“身体健康、心境舒畅”,但此用法较少见,可能为现代衍生义或误传。
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见为人名或历史典故,其他含义需谨慎考据。
暗考稗官野史不断气畅是春辉丛密待腊黨首倒沫地坼天崩顶心雷东方生风暴潮風宣凤沼焚瘗夫襓干戈征战膏粱子弟阁梁黑鸩黄金屋黄钟长弃笏板嘒嘒回陆获索酱瓣草奬遇礛诸较力节哀顺变经算九幽爵穴兰陵王凉拌觉门刺密竿纳钵配所平滑辟选破俗青盘青箬亲熟洒泪善言暖于布帛声泪俱下室孙菽麦术术速记陶墟甜甘田里僞造五緉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