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投阱下石 ”。
“投石下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óu shí xià jǐng,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比喻在他人陷入困境时,不仅不施以援手,反而乘机加以陷害或打击。其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强调落井下石的卑劣性。
源自唐代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现代鲁迅在《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也曾引用,形容某些人反复伤害弱者。
该成语与“投井下石”“投阱下石”“落井下石”等含义相近,均指对困境中的人施加伤害。
部分资料(如)误将其解释为“为达目的不计代价”,此说法缺乏广泛依据,建议以权威来源的“乘人之危”含义为准。
“投石下井”生动刻画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常用于文学或日常表达中,提醒人们警惕此类行为。
《投石下井》是一个成语,形容自掘坑井而又向井内投掷石块,不仅无法爬上来,还使井内的人无法逃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自己陷入困境后,反而做出了让自己更加糟糕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投石下井》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扌、石、下、井”,总计21个笔画。
来源: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二下》:“背水之险而为地,谓之投石下井。”它原本用来形容赵国在国家危急时刻,将车马拖入河中,避免被秦军追击。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化成今天的意思。
繁体:
《投石下井》的繁体写法为「投石下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这个成语的写法稍有不同,用的是繁体字“投石下井”。这个写法更接近古时的汉字书写风格。
例句:
他本来在考试中只是遇到了一点困难,投石下井般地,竟然选择了放弃。
组词:
投机下水、投奔下级、投降下跌
近义词:
破坏自己的前途、自掘坟墓
反义词:
化险为夷、逢凶化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