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楷模。《<爾雅>序》 宋 邢昺 題疏:“夫《爾雅》之為書也,文約而義固。其陳道也,精研而無誤。真九經之檢度,學問之階路,儒林之楷素也。”
“楷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楷模”,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事物的典範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構成
整體含義
形容人或事物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端正的行為規範,如宋代邢昺在《<爾雅>序》中所言“儒林之楷素”,指學術界的典範()。
古籍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邢昺為《爾雅》所作的序文,用于贊美《爾雅》作為經典的地位,稱其“真九經之檢度,學問之階路”()。
現代用法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強調品行端正、為人正直,例如“他行事素來楷素,深得敬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爾雅》相關研究文獻或權威漢語詞典。
《楷素》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辦事以誠實守信為準則,不慣于使用欺詐手段。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為人處事态度正直、誠實守信。
《楷素》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目”,部首“木”表示與“樹”有關,部首“目”表示與“眼睛”有關。在這兩個部首的基礎上,它們分别有4和5個筆畫。
《楷素》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這個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的大将蔺相如見到秦王後,事先告訴秦王他的計策,不搭理秦王的忠誠大臣廉頗。秦王非常生氣,但廉頗卻對蔺相如說:“我願為你撤離軍隊,給你讓位。”蔺相如深受感動,回答說:“君子之交淡如水,看某人的相貌和長相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這個故事後來成為了《楷素》這個成語的典故。
《楷素》的繁體字是“楷素”,并沒有特别的變化,在繁體字中依然保持着原本的意義和用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一些不同。對于成語《楷素》來說,古代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基本的拆分部首和筆畫還是相同的。
1. 他在商業上一直秉持着《楷素》的原則,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與信任。
2. 她的做事風格一向遵循着《楷素》,從不故意陷害他人。
1. 楷模:形容一個人的行為作風正直,是别人學習的榜樣。
2. 素淨:形容事物簡樸、自然,沒有繁複的裝飾。
1. 誠信:強調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真實可靠,具備信任的基礎。
2. 正直:強調一個人的為人處世态度拒絕欺騙和不正當途徑。
1. 不誠實:強調一個人不守信用,常常使用欺騙手段。
2. 虛僞:強調一個人的表面言行不符合内心實際,不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