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素的意思、楷素的詳細解釋
楷素的解釋
猶楷模。《<爾雅>序》 宋 邢昺 題疏:“夫《爾雅》之為書也,文約而義固。其陳道也,精研而無誤。真九經之檢度,學問之階路,儒林之楷素也。”
詞語分解
- 楷的解釋 楷 ǎ 法式,模範:楷模。楷範。楷則。楷式。 漢字的一種書體:楷書。正楷。小楷。楷體。 楷 ē ㄐㄧㄝˉ 落葉喬木,木材可制器具,種子可榨油,樹皮和葉子可制栲膠。亦稱“黃連木”。 筆畫數:; 部
- 素的解釋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絲。 顔色單純,不豔麗: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 潔白的絹:尺素(用綢子寫的信)。 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素質。素養。素性。素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專業解析
"楷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典雅莊重的意味,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楷”與“素”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基本釋義:
- 楷 (kǎi): 本義指法式、典範、楷模。引申為端正、合乎規範、值得效法的。在書法中,“楷”指楷書,即工整規範的書體。
- 素 (sù): 本義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絲絹。引申為質樸、本色、不加修飾、純潔、平素、向來。
- 楷素 (kǎi sù): 結合兩字含義,“楷素”通常指:
- 端正質樸: 形容人的品行或事物的風格既端正規範、合乎法度,又質樸無華、不事雕琢。強調内在的端正與外在的樸素相統一。
- 平素的法度/典範: 有時也指平素所遵循的規範或榜樣。
-
用法與特征:
- 文言色彩濃厚: “楷素”是一個較為古典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常見于古代文獻或追求典雅表達的現代書面語中。
- 形容對象: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操守、行為舉止,也可形容文風、藝術風格等。例如:“其為人也,楷素自持。”(形容人品行端正質樸)、“文風楷素,不尚浮華。”(形容文風端正樸實)。
- 褒義色彩: 該詞帶有明顯的褒義,是對人品德性或事物風格的一種肯定和贊美。
-
文化内涵:
- “楷素”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的一種理想人格和審美追求,即内在的端正、合乎禮儀(“楷”)與外在的樸素、自然(“素”)相結合。這與中國儒家思想中強調的“文質彬彬”以及道家思想中崇尚的“返璞歸真”有相通之處。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該權威詞典收錄了“楷”和“素”的詳細釋義及引申義,是理解“楷素”詞義構成的基礎。其“楷”字條下明确有“法式;典範”義項,“素”字條下有“質樸無飾;本性”義項。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作為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對“楷”和“素”的常用義項解釋清晰,有助于把握“楷素”在現代語境中的理解。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等編,商務印書館): 該字典側重古漢語字義,對理解“楷素”這一文言色彩較濃詞彙的原始含義和用法有重要參考價值。
- 相關語言學及文化研究文獻(如《中國文化概論》類著作): 這些文獻有助于闡釋“楷素”一詞所承載的文化内涵和審美觀念,理解其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楷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楷模”,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事物的典範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
- 楷:指規範、法式,引申為典範()。例如“楷模”即強調行為符合标準。
- 素:原指白色絹帛,後引申為淳樸、純真()。組合後表示兼具規範性與純粹性。
-
整體含義
形容人或事物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端正的行為規範,如宋代邢昺在《<爾雅>序》中所言“儒林之楷素”,指學術界的典範()。
二、應用與出處
-
古籍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邢昺為《爾雅》所作的序文,用于贊美《爾雅》作為經典的地位,稱其“真九經之檢度,學問之階路”()。
-
現代用法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強調品行端正、為人正直,例如“他行事素來楷素,深得敬重”()。
三、延伸說明
- 近義詞:楷模、典範、表率。
- 反義詞:敗類、反面教材。
- 權威性說明:高權威來源如《爾雅》注疏及漢語詞典均以“楷模”為核心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爾雅》相關研究文獻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于盤石白面兒郎敗名百世邦土豹韬衛不遂朝夕共處沉雷出擊出師表村村棒棒存眷導言點絳脣頓然梵花富平侯祓禊剛愎自用格殺勿論灌夫罵座酣春烘幹華東黃車楜椒姣姬俊士撩拂流氓無産者賣絕漫叟明表明光磨刀雨袍襗平頭缺口聖覺深昧守臣束濕鼠無牙肆淫酸齑太歲坦言踢良秃栾涕泗交下土拉八幾讬賴頑軍腕足帏薄不修穩惬文娛無名小輩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