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明。《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宣温密之詔,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法投递之邮件》:“爱底迷蒙是一切‘天人师’所不能训诲开示的。”
(2).展示,显示。《后汉书·李固传》:“ 固 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故先开示大信,喻以存亡。”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父準追封汉国公》:“所以遂吾大臣欲显其亲之志,而开示在位予一人尊奬近辅之心。” 郭沫若 《女神·湘累》:“这漫漫的长昼,从早起来,便把这混浊的世界开示给我。”
(3).启示,启发。《后汉书·南蛮传》:“ 乔 至,开示慰诱,并皆降散。”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 潘 悍僕数百,挺刃自衞,公开示祸福,皆缩却听命。” 明 李贽 《答周若庄书》:“予观《大学》如此详悉开示,无非以德未易明,止未易知。”
(4).指示;写出来使知道。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六:“此游作何期会,作何章程,愿惟命是听,惟马首是瞻,胜於在家穷愁也。乞开示一切。”《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请二位将那五年之后风潮渐起,十年之后就大不同的情形,开示一二。”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但如这样办,则请将收款人详细住址及姓名开示为要。”
“开示”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指明、指示
指通过语言或行动明确指引方向或方法。例如《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即用沙盘模型指明行军路线。
展示、显示
强调对外呈现或揭露。如《后汉书·李固传》提到“开示威法”,指通过行动展示威严。
启示、启发
侧重通过教导使人领悟道理。如叶适《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中“公开示祸福”,即通过分析利害启发对方。
书面告知
指以文字形式明确表达信息。鲁迅在书信中曾用“开示”表示“写出来使知道”。
在佛门中,“开示”特指高僧为弟子或信众讲解佛法、指引修行,包含“开悟”与“示导”的双重意义(如《老残游记》中“请开示一二”)。
“开示”既可用于日常表达指引、揭示等动作,也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术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核心内涵是通过语言或行动使人明晰事理。
《开示》指的是向别人传授或启发智慧、真理或道理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教导、指导或启示。开示一词常用于宗教、哲学或教育领域,意在让人获得新的认识、体悟或启发。
《开示》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开”字的“开”部,右边是“示”字的“示”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2,其中“开”字的笔画数为4,而“示”字的笔画数为8。
《开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是由旧形字“闿”和“示”合体而成。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開示」。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开示常以古文字形态呈现。例如,“开”字的古写形式为“闓”,形状更接近“门”的原始形态,而“示”字的古写形式为“礻”,将变化后的“示”部分写成一个单独的字体。
1. 他的开示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2. 师父经常给予我们有益的开示和指导。
3. 收到老师的开示后,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开导、开授、启示、启发、启蒙
教导、指导、教诲、讲解、引导
迷惑、误导、误示、困惑、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