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口钱的意思、丁口钱的详细解释
丁口钱的解释
见“ 丁钱 ”。
词语分解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口钱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人口税。 汉 代指口赋钱。《汉书·贡禹传》:“ 禹 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 武帝 征伐四夷,重赋於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輒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
网络扩展解释
丁口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口税,又称“丁钱”“丁身钱”,主要按成年男性人口征收。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丁口钱是以丁口(成年男性)为单位的赋税,属于人头税范畴。其名称源自“丁”(成年男子)和“口”(人口)的组合,体现了按人丁征税的特点。
2.历史沿革
- 唐代:丁口钱在《旧唐书》中已有记载,例如安南地区曾被豁免两年丁口钱。
- 五代十国:吴国、吴越等政权明确征收丁口钱,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 宋代:丁口簿籍用于登记20-59岁男丁,作为摊派差役和丁税的依据。
- 清代:仍有类似记载,如诗人孙枝蔚描述“坐吏索丁钱”的情景。
3.相关术语与演变
- 丁赋:广义上与丁口钱同义,均指向人丁征税。
- 口赋/算赋:汉代类似税种,如三至十四岁征收“口钱”,成年后改征“算赋”。
- 丁身钱:五代时期对丁口钱的别称,强调“身丁”即成年男性身份。
4.征收特点
- 按性别与年龄划分:通常仅针对成年男性,女性或未成年人可能免征或税率不同。
- 用途:多用于地方财政或军事开支,如唐代用于安南地区战后恢复。
丁口钱作为古代赋税制度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对人口控制的重视,其名称和征收方式随朝代更迭有所变化。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可参考《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丁口钱,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家庭中只有丁(即独立成家的人)一个口的钱。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丁口钱的部首是口,共有3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汉字,是由表示“人”的丁字和“口”的口字组成的。在繁体字中,丁口钱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在古时候,丁口钱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其意思一致。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是一家之主,负责所有的开销,全家人都依赖他的丁口钱。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丁户、丁家、丁口、口钱、钱财等。
近义词可以是:独立出去的财产、家用、个人开销等。
反义词可以是:家庭共有、共同财富、家族财产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