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贬黜。《晋书·毛宝传》:“ 宝 之倾败,宜在贬裁。然 苏峻 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赠,祭之可也。”《梁书·王亮传》:“ 縝 不答所问,而横议沸腾,遂贬裁司徒臣 朏 ,褒举庶人 王亮 。”参见“ 贬黜 ”。
(2).指责和批评。《南史·王瞻传》:“﹝ 王瞻 ﹞负气慠俗,好贬裁人物。”
“贬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对官员或人物的降职、罢免等处理。例如:
表示对他人的负面评价或批判。例如:
“贬”本义为降低、减损,“裁”有裁决、裁断之意,组合后形成复合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政治或人物品评场景。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需结合具体古籍语境理解。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详细解析,可参考汉典或《南史》《晋书》相关记载。
贬裁(biǎn cái)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贝”和“木”。贝字的本义是贝壳,引申为财物、财富的意思;木字的本义是树木,引申为物质、器物的意思。
贬裁的“贬”字表示降低、减少的意思,引申为轻蔑或责难;“裁”字表示裁剪、削减的意思,引申为决定、判断的意思。
贬裁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晚,大约在明代中期出现。在明代的《辞海》中就有对贬裁这个词进行解释。
在繁体字中,贬裁的写法没有变化,仍然是“贬裁”。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贬裁这个词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他的过失被众人贬裁,导致了他的声誉受损。
组词:贬责、贬值、贬义、裁剪、裁员
近义词:责备、指责、谴责、削减、减少
反义词:褒奖、称赞、提升、增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