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御抗击。《后汉书·袁绍传》:“ 荣 夜开门内 操 兵, 配 拒战城中,生获 配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晋书·明帝纪》:“ 李驤 等寇 寧州 ,刺史 王逊 遣将 姚岳 拒战於 堂狼 ,大破之。”
“拒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拒战(拼音:jù zhàn)指抵御抗击,多用于描述军事或对抗场景中的抵抗行为。例如:
需注意,古代用法侧重“抵抗”的具体行动,而现代引申义更偏向对战争的否定态度,两者语境需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来源。
拒战是指拒绝参与战争或拒绝进行战争的行为。
拒战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手部和戈部。手部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戈部表示战争。它的总笔画数为14。
拒战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主要用于描述个人或国家拒绝参与战争的行为。
拒战的繁体字为拒戰。
在古时候,拒战的汉字写法可能稍有不同。然而,在研究中我们未能找到确切的古代写法。
1. 他坚定地拒绝了参军,因为他无法忍受战争的暴行。
2. 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他一直主张拒战。
抗战、战争、战斗、战士
不参战、不征兵、拒绝战斗
参战、开战、投降、战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