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遗落的金子。《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羊子 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唐 方干 《处州献卢员外》诗:“落地遗金终日在,经年滞狱当时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见了丫鬟叙述道:‘昨日多蒙娘子美情,拾还遗金,今日特来造谢。’”
(2).《韩诗外传》卷十:“ 吴 延陵季子 游於 齐 ,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臣,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吾岂取金者乎?’”后人常以“遗金”赞叹 吴季子 其事。 北周 庾信 《五月披裘负薪赞》:“虽逢 季子 ,不拾遗金。” 南朝 陈 张正见 《行经季子庙》诗:“地絶遗金路,松悲悬剑枝。”
(3).谓留给子孙以黄金。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未若归教子,遗金徒满籝。” 宋 黄庭坚 《题胡逸老致虚庵》诗:“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4).指遗产中的金钱。 清 严榑 《纪王备五事》诗:“君不见富家子弟争遗金,鬩墻祸起干戈寻。”
赠送金钱。《前汉书平话》卷中:“遗金收 赵 ,修书赫 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只知道看街上卖的那三五文一小本的淫词俚曲,闹得他满肚皮的佳人才子,赠帕遗金的故事。”
遗金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义项,均体现其复合词特征(“遗”+“金”):
指无意中丢失的金银或贵重财物。此义项强调财物的意外丢失状态。
例证:
《后汉书·列女传》载乐羊子妻劝夫典故:“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此处的“遗金”即指他人遗失的金块。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0卷,第789页。
指生前未使用或未分配而留下的金银、财产。此义项侧重财物被主动留存的状态。
例证:
- 《魏书·崔光传》提及:“遗金满籝,不如一经。”喻指留给子孙知识比钱财更有价值。
- 王维《送李员外贤郎》诗:“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其中“橦布”暗含家传资财之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1682页。
引申指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或文化遗产,如著作、思想等。
例证: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先秦诸子学说为“神州学术之遗金”,喻其思想价值如金珍贵。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2563页。
二者组合后,词义随语境动态变化,既可指实体财物,亦可升华喻指精神遗产。
参考资料(按文献出版时间排序):
“遗金”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判断:
1. 遗落的金子 指无意中丢失或遗留的金子,常见于古籍典故。例如《后汉书》记载乐羊子妻劝丈夫归还遗金的故事。
2. 典故代称(吴季子事迹) 源自《韩诗外传》中吴国季子路遇遗金、牧者拒取的典故,后人以“遗金”代指此事,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3. 留给子孙的黄金 语出《汉书·韦贤传》名句“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指将黄金作为遗产传给后代,常被引申为强调教育比财富更重要的观点。
4. 遗产中的金钱 泛指继承遗产中的金钱部分,如清代诗句“富家子弟争遗金”即描述争夺遗产的场景。
5. 其他特殊用法(较少见) 在特定文言语境中可表示“赠送金钱”,如《前汉书平话》中“遗金收赵”指用金钱收买人心。
补充说明:
鏊头阿毗地狱冰茧催请等则店铺递事二帝三王肺脏钢笔跟胥光隆谷氨酸古恠顾观函工韩卢逐逡合面环念画史混搅降恩绛树践厤九里松克膝猑蹏棱威两河两袒鹂鹠凌波仙子林兰媒体铭款猱升昵交宁边牛觔懦怯蟠结根据破碗破摔蒲辇嶔崟山柔慤乳间股脚润美深沟固垒饰演衰頽刷毛衣束首弢迹匿光腾简天疮天下鼎沸梯橙相阀象辇先悉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