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据窃的意思、据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据窃的解释

窃据,非法占据。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羣凶据窃,一鼓而崩,此又王之功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 ,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据窃”在现代汉语规范用法中属于误写,正确词形应为“窃据”。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窃据”为动词,指通过不正当手段占据本不属于自己的地位、权力或领土,含明显贬义。例如“窃据高位”“窃据他国资源”等用法,均强调行为的不合法性。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进一步细化:古代多用于描述地方割据势力非法侵占中央政权辖地,如《旧唐书》载“安禄山窃据河朔”;现代语境则多用于批判通过政变、舞弊等手段获取权力地位的行为。

从构词法分析,“窃”表隐秘、非法,“据”指占据,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凸显行为的非正当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发布的《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明确指出,“据窃”属于不规范词形,正式行文应使用“窃据”。

网络扩展解释

“据窃”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词源与用法

  1. 历史文献:
    • 出自唐代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羣凶据窃,一鼓而崩”,形容乱党非法占据后被击溃。
    • 宋代周煇《清波别志》提到丁谓“据窃公台”,指其通过奸佞手段占据高位。
  2. 构词:
    • “据”意为占据、依靠,“窃”指偷盗,组合后强调“非法占有”。

近义词与反义词

现代应用

多用于书面或历史语境,如描述政权更迭中的非法夺权行为,或批判个人/团体侵占公共资源。

示例

注意

不同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恒修居)对该词的解释基本一致,可参考权威来源获取更多例句。

别人正在浏览...

薄慢承授丹志道长论短蹈危打情卖笑鼎膳洞天二皇返转飞蝗福分负摙抚然干结告论痯痯贯想酣呶豪赫阖辟和气子荒唐无稽萑蔰火珠首鹄觜靴减折监斋使者机难轻失吉祥板堪能匡国济时亏贼括总枯死朗目疏眉帘外鳞皴流氓无产者楼季鹿皮公名利场昵附婆母佥然谯国新书峭峙跂踦情挚劝善黜恶瞿瞿柔慤森索守禁霜辔数黄道黑隤缺推谢围栏线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