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滇池县 ,郡治,故 滇国 也。”
(2).郡守的治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上元 吴县 放灯,﹝知县 王子溶 ﹞召太守为客,郡治乃寂无一人。”
“郡治”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中的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郡治”由“郡”和“治”组成,指郡级行政单位的核心所在地,既是郡守的办公场所,也是该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代中国自秦代起推行郡县制,郡作为重要行政单位,其治所具有枢纽地位。
首县层面
指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即郡内最重要的县)。例如晋代《华阳国志》记载:“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说明滇池县是该郡的首县。
治所层面
指郡守的行政办公地点。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某次元宵节时“郡治乃寂无一人”,这里的“郡治”即指郡守的官署所在地。
郡治不仅是行政中心,还承担军事防御、赋税征收等职能。随着朝代更迭,部分郡治逐渐发展为重要城市,如洛阳、晋阳等。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记载与现代词典释义,如需完整历史案例可查阅《华阳国志》《老学庵笔记》等原始文献。
《郡治》是一个汉语词语,由“郡”和“治”两个字组成。它指的是古代中国郡的行政中心或政治治理的活动。
《郡治》的部首是“邑”(yì),它表示与城镇相关的含义。第一个字“郡”拥有10个笔画,而第二个字“治”拥有8个笔画。
《郡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行政制度。郡是古代中国划分地区行政管理的单位,郡治则是郡的政治、行政中心。由于繁简体字的区别,繁体字中的《郡治》写作「郡治」。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汉字《郡治》的古时候写法为「郡﹒治」。
1. 郡治的位置选择在经济和交通中心,便于行政管理和治理。
2. 这个城市的郡治曾经是古代王国的政治重心。
郡长、治理、治安、郡守、县治等。
近义词:郡城、郡县、治县。
反义词:乡村、村庄、乡镇。
安藏阿育王包藏奸心包弹被受别风淮雨别嘴不知高下抽样舛和楚楚有致出奇制胜淡菜挡木德慧妒忌埵堁芳香给假雚筋桂林一枝骨肉相连吭咽秏费鹤迹奸便刉珥积简充栋金毕逋金戈铁骑廑念肌衄墐灶眷赏诳时惑衆昆华廊庙器铃索乱机瞒天账氓隶拟疏暖碧潘杨偏风平仓悭钱囚首商岭圣兵适度是非堆丝织品铁轴团掿土蛰外库武闱相蒙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