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牲醴的意思、牲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牲醴的解释

(1).指祭祀用的牺牲和甜酒。《晋书·江逌传》:“案洪祀之文,惟神灵大畧而无所祭之名,称举国行祀而无贵贱之阻,有赤黍之盛而无牲醴之奠,仪法所用,闕畧非一。”《宋史·乐志七》:“乐均无爽,牲醴攸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捧爵帛,供牲醴,香芹早荐。” 鲁迅 《彷徨·祝福》:“从白天以至初6*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 鲁镇 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2).指宴飨用的牲和醴。 宋 黄庭坚 《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何因蒙赏味,相享当牲醴。”《明史·睿宗兴献皇帝传》:“王嗜诗书,絶珍玩,不畜女乐,非公宴不设牲醴。”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牲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牲醴"是汉语中与古代祭祀文化密切相关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用于祭祀的牲畜和酒类供品,读音为shēng l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牲"特指祭祀所用的纯色整体牲畜,如牛、羊、豕三牲;"醴"则指以稻米酿造的甘甜酒浆。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郊特牲》记载:"牲醴祝嘏,阴阳合配",表明牲醴在周代已成为宗庙祭祀的固定仪轨。东汉郑玄注《周礼》时特别强调"醴齐"需用郁金香草调和,彰显祭祀用酒的独特性。从《聊斋志异·灵官》中"洁牲醴,焚精帛"的描述可知,明清时期民间仍延续着以牲醴祭神的传统。

在古代礼制中,牲醴规格具有严格等级:《礼记·王制》规定天子祭祀用"太牢"(牛、羊、豕俱全),诸侯用"少牢"(仅羊、豕),不同等级配用的醴酒器皿形制亦存在差异。这种物质供品被赋予沟通人神的核心象征意义,既体现对神灵的敬畏,也承载着祈求福祉的精神诉求。

网络扩展解释

“牲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或宴飨活动中使用的特定物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具体用法

  1. 祭祀场景:

    • 指祭祀时供奉的牲畜和甜酒,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例如:
      • 《宋史·乐志七》记载:“乐均无爽,牲醴攸设。”。
      • 端午节习俗中,“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备牲醴”。
  2. 宴飨场景:

    • 指宴请宾客时用的肉类和酒水,如宋代黄庭坚诗句“相享当牲醴”。

文化关联

示例参考

“牲醴”是兼具宗教仪式和社交礼仪功能的复合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指向(祭祀或宴飨)。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里斯托芬白鹭转花被卧比例尺冰人避走测管称诉樗朽地底东游西逛惇博防汛肥伟肤见高濑割塞购求搆筑关紧国迁鲎杓官人黄金车诲导祸祟监莅角絃借镜观形锦服肌肉玉雪稷慎虀盐驹跋具发开价开具开心见肠快适聊复尔耳哩哩罗罗罗陈绿鬓朱颜明晦宁缺勿滥青工轻浪庆洽青屋钦念热辐射仁心如获至宝商秋盛世团瓢佗年消瘦小子后生西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