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其妆饰。枉,通“ 狂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临清 有 妬妇津 ……有妇人渡此津者,皆坏衣枉粧,然后敢济,不尔,风波暴发。丑妇虽粧饰而渡,其神亦不妬也。”
“枉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枉妆”指故意弄乱妆饰,其中“枉”通“狂”(意为混乱或放纵),形容女性刻意以不整洁的装扮示人。这一行为在古代文献中常与避免灾祸或躲避神灵嫉妒的民间传说相关。
源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的记载:临清有“妒妇津”,传说女性渡河时需破坏衣物、弄乱妆容(即“坏衣枉粧”),否则会引发风波;而容貌不佳者即便精心打扮,河神也不会嫉妒。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无用的妆饰”,比喻虚有其表、徒劳无功的行为,但此解释可能与原典语境存在差异。
建议结合古籍原文理解其文化背景,避免与现代引申义混淆。
《枉妆》是一个汉语词语,用来形容妆容或打扮过分、过度的意思。当一个人过分追求妆容的完美或是过度地装饰自己时,就可以用《枉妆》来形容。
《枉妆》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女,其中“木”是左边的部首,表示与木有关的意思,如树木等;“女”是右边的部首,表示与女性有关的意思。整个词语共有11个笔画。
《枉妆》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车舝》中,意指形容一个女性妆容过多的样子。传统上,《枉妆》没有繁体字形,所以在繁体字中一般仍然使用简体字。
在古代,枉通常写作“罔”,表示过分、过度;妆写作“粧”,以形象描绘出妆容的意思。所以《枉妆》可以写作“罔粧”,意思是过分地打扮或妆容过多。
1. 她化了一身浓妆,看上去简直就是个枉妆的妖精。
2. 不要太注重外表,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枉妆上。
3. 她的枉妆使得她无法展现真实的自己。
组词:枉费、枉然、枉送、枉用。
近义词:浓妆、华丽。
反义词:素颜、朴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