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老与年轻的人。《逸周书·大明武》:“老弱单处,其谋乃离。”《孟子·梁惠王下》:“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史记·项羽本纪》:“至 滎阳 ,诸败军皆会, 萧何 亦发 关中 老弱未傅,悉诣 滎阳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
(2).年老体弱。亦指年老体弱者。《墨子·非命上》:“内无以食飢衣寒,将养老弱。”《商君书·兵守》:“壮女壮男,过老弱之军,则老使壮悲,弱使彊怜。”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薛包 分财,取其老弱。” 许地山 《解放者》:“他自己也渐次老弱,急要给我择婿。”
"老弱"是汉语中常见的联合式复合词,由"老"和"弱"两个语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老"指年岁大,"弱"表示气力小、势力差,组合后特指"年老体弱的人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周礼·地官》已有"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的记载,其中"养老"即包含抚恤老弱之意。
从构词法分析,"老弱"属于反义联合结构,但实际词义侧重"老而衰弱"的递进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指出,这类词语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指代社会特殊群体,如《汉书·食货志》"老弱冻馁"中的用法,既包含年龄特征又强调生理状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21。
在当代语境中,"老弱"常与"病残"连用构成四字格"老弱病残",指需要特殊关照的社会群体。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将其定义为"因年龄或健康原因导致生存能力下降的人群",强调其社会保护需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该词在政策文件中多出现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语境,如"老弱群体优先"的服务原则。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和古籍的释义,“老弱”一词的含义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代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包含两类人群:
二、使用场景 •历史语境:常见于战争描写,如《三国演义》中“老弱者杀之,强壮者充军”; •社会关怀:强调需特殊照顾的群体,如《墨子》提到“将养老弱”; •现代应用:多用于社会保障政策或公益宣传,指代需帮扶的老年及病残群体。
三、近反义词 •近义词:老幼、羸弱、妇孺; •反义词:少壮、健壮。
四、文化延伸 该词常与“病残”连用,形成“老弱病残”四类弱势群体的统称。古代征兵制度中,老弱常被豁免兵役(如《史记》记载发“老弱未傅者”充军)。
建议对古籍具体案例感兴趣者,可查看《逸周书》《商君书》等文献原文。
隘薄奥德修纪半路里姻眷半坡遗址半月宝泓保民不奈苍玄朝阶尺椽畴垄弹事亶爰抵借風搐风华正茂风矩付畀割骨疗亲裹足布寒衲好耍子鹤顶梳横乱后悔莫及减耗进寇卷领爵鷇刻骨镂心可行性狼纛丽雅厘孳洛如花买物历密件宁心评选倾耳清濆全受全归趋利避害热呼辣人心如面任责三叶虫石乳守卫疏玩贪吏土包退师土木八瓮人误诊乡学消声匿迹晓霞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