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泛白光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灝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 太湖 ,衍溢陂池。” 郭璞 注:“水白光貌也。”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既济》:“踊泉滈滈,南流不絶。”
“滈滈”是叠词用法,出自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水波泛白、明亮闪烁的样子
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翯乎滈滈”,形容水面波光粼粼、泛着白光的景象。这种用法多用于描绘自然水域的清澈或动态美感。
水沸腾涌动的状态
在《广韵》等韵书中,“滈”读作“许角切”(音“嗃”)时,可表示“滈瀑”,即水沸涌翻滚之貌,叠用“滈滈”可能强化这种动态描写。不过此用法相对少见。
《滈滈》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波浪翻滚、奔涌的样子。
《滈滈》由水部作为部首,它的部首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它的笔画数为13画,较为复杂。
《滈滈》的来源较为模糊,目前没有确切的来源资料。
《滈滈》的繁体为「湟湟」,字形稍微有所变化,但仍保持了水部的部首。
根据古代文字研究学者的推测,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可能存在与现代不同的写法,但关于《滈滈》的古代写法缺乏确切的信息。
1. 夏日的海浪滈滈,给人带来了降温的清凉感。
2. 雨后山间的溪流滈滈,声音宏亮而悦耳。
1. 滈滈激流
2. 滈滈浪涛
3. 滈滈喧闹
1. 翻腾
2. 奔腾
3. 翻滚
1. 平静
2. 安静
3. 静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