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投阱下石 ”。
“投井下石”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在他人遭遇危难时,不仅不施以援手,反而趁机加以陷害或打击。其字面含义为“将人推入井中后,再扔下石头”,比喻乘人之危的恶劣行径。
源自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的描述:“一旦临小利害,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通过柳宗元与友人的故事,批判了现实中落难时遭背叛的现象。
“草野朋友,平时追逐酒肉,事情一来,就投井下石。”
(出自文学作品,描述势利之人的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演变或具体典故,可参考《柳子厚墓志铭》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投井下石》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恶意陷害、诬告他人,出尔反尔的行为。意思相当于对别人进行恶意中伤、挑拨离间。
《投井下石》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和石部,部首手的笔画数为4,部首石的笔画数为5。
《投井下石》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讲述了一个人因嫉妒他人的井水泉源,为了破坏对方的井,他投入了一块石头。然而,结果是他自己的井也受到了破坏,因为水源是相通的。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恶意陷害别人最终会伤及自己。
《投井下石》的繁体字形为「投井下石」。
在古时候,成语《投井下石》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
他竟然向老板投井下石,诬告同事偷盗公司机密。
投机、石块、井水
以牙还牙、谋害
宽宏大量、宽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