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濯。《后汉书·杨震传》:“因国为池,浇濯衅秽。”
“浇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浇濯”读作jiāo zhuó,意为洗濯、洗涤。该词由“浇”(淋洒、灌溉)和“濯”(清洗)组合而成,强调通过水流冲洗去除污秽。例如《后汉书·杨震传》中“因国为池,浇濯衅秽”,即以水清洗国家象征的器物,寓意涤除不洁。
二、文学用例 古代诗词中常出现该词,多用于描写日常或自然场景:
三、字义分解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浇濯”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创作中。其近义词包括“洗涤”“清洗”,反义词则如“污染”“弄脏”。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宋代诗词集。
浇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用于形容洗涤、冲洗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水部和尤部。水部表示与水有关,尤部则表示尤物(指衣物)。
浇:水部(85画) + 少部(5画) = 90画
濯:水部(85画) + 尤部(6画) = 91画
浇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衣物洗涤方式。在古代,人们使用水来清洗衣物,因此形成了表示洗涤的词汇浇濯。
浇濯的繁体字为澆濯。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不同于现代繁体字,浇濯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澆濯。
1. 她用清水浇濯衣物,使得衣服焕然一新。
2. 这种洗衣液可以更彻底地浇濯衣物,去除顽固污渍。
1. 浇水:用水倒灌、洒水。
2. 濯足:用水洗净脚部,进行足浴。
冲洗、涤净。
弄脏、脏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