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戒的意思、策戒的详细解释
策戒的解释
天子策书上的警戒之言。《汉书·梁孝王刘武传》:“ 哀帝 建平 中, 立 復杀6*人,天子遣廷尉 赏 、大鸿臚 由 持节即讯,至,移书傅、相、中尉曰:‘王背策戒,誖暴妄行,连犯大辟,毒流吏民。’” 颜师古 注:“初封时,策书有戒勅之言。”《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上遵策戒,下免悔咎。”
词语分解
- 策的解释 策 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策马。鞭策。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杖:策杖。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姓。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戒的解释 戒 è 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准备:戒途。戒装。 古同“界”,界限。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策戒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策戒”是一个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但核心指向天子策书中的警示性内容。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历史文献中的含义
“策戒”指天子策书上的警戒之言,多见于汉代文献。例如:
- 《汉书·梁孝王刘武传》记载,天子在策书中对诸侯王提出警示:“王背策戒,悖暴妄行……”,强调诸侯需遵守策书中的告诫()。
-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提到“上遵策戒”,即遵从策书中的训诫以避免过失()。
-
可能的现代引申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拆解为“策略”和“警戒”,解释为“通过策略和提醒预防问题”,但此释义缺乏直接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解()。
使用场景
- 古代政治语境:专用于描述帝王通过策书对诸侯、臣子的正式警示。
- 现代误用:偶见于非学术场景,误作“策略性警戒”,需结合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 词源:“策”指古代竹简文书(如策书),“戒”即告诫,二字组合凸显官方文书的警示功能。
- 权威性差异:历史类释义(天子策书)源自高权威文献(如汉典、汉书),而现代引申义权威性较低,需谨慎使用。
建议在学术或历史相关场景中严格采用“天子策书中的警戒之言”这一释义,避免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二
《策戒》是一个成语,意指警惕自己,避免犯错误。拆分部首为「⺮」和「戈」,总共有11个笔画。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雷风恒」卦象,其中「恒」为「戒」的古称。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为「筞戒」。
古时候,「戒」的写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写法为「戈加口」,还有一种写法为「戈加方」。古代人们常使用这个成语来教育后人要警惕自己,戒惧错误。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心存策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策戒急躁和冲动的情绪。
3. 学习过去的教训,我们应该策戒自满和骄傲的态度。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警戒、戒备、戒律。
近义词有:警惕、戒备。
反义词可以是:放松、大意。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僾见忾闻半成品暴暵财采惭丁仓仓皇皇草民侧巴楞测评超重元素程糜赪壤蠢愚绰楔带行电瞩递顿第三人称二分明月社逢吉奋舋富治高张钩牵虹膜槐蚕皇皇皇水花旗火光烛天获戾矜大金舄久驻扣絃勒功雷琴零烟眉眼如画鸣谦谋合被山带河破军牵持遣词造意乾研墨顷岁岐岖三仕煞账售卖穗选通越兔钩外妇握雨携云遐景邪曲西华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