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收括的意思、收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收括的解释

犹搜刮。用各种方法掠夺财物。 ********* 《劳动问题的祸源》一:“劳动者生产的资本,被资本家收括去。”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箕张着口要来收括我们,斗柄是揭在西方,要让西方人挹取我们的酒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收括是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由“收”与“括”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为收纳、聚集或统括。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来源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收”指收集、收纳,“括”指包容、总揽,组合后强调将分散的事物归集、汇总或统一处理。

    例:收括钱粮(汇总钱粮)、收括民心(凝聚民心)。

  2. 引申含义

    • 统合管理:如《汉书·食货志》载“收括盐铁”,指国家对盐铁专营的集中管控。
    • 聚敛资源:常见于古籍中描述财政行为,如“收括赋税以充军需”。
    • 包容整合:如“收括众议”指综合各方意见。

二、古籍与权威词典例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收聚;总括。”并引《新唐书·刘晏传》:“收括羡财,以充赋入。”指收集盈余财物充实国库 。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虽未单列“收括”,但分别注解:

    • 收:聚集、归总(如“收罗”);
    • 括:包容、总揽(如“概括”) 。

      复合后符合“收纳统合”的语义逻辑。

  3. 历史文献用例

    • 《宋史·食货志》:“收括隐田,以增税赋。”(清查隐匿田地以增加税收)
    • 明代《万历会计录》:“收括各司存留银两。”(汇总各地存留银两)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四、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6卷第1123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85页(“收”)、第751页(“括”)。
  3. 《二十五史》语料库(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新唐书》《宋史》相关食货志条目。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部分释义综合《古代汉语词典》及史学研究成果。)

网络扩展解释

“收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解释

拼音:shōu kuò
释义: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掠夺财物,与“搜刮”同义。例如在李大钊的《劳动问题的祸源》中,提到“劳动者生产的资本被资本家收括去”,体现了对剥削行为的描述。

二、结构与词义分析

三、例句与文献引用

  1.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写道:“箕张着口要来收括我们”,用比喻手法描述资源被掠夺的情景。
  2. 该词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描述历史上的苛捐杂税或资本剥削。

四、使用场景

常见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多替换为更通俗的“搜刮”。需注意其贬义属性,通常指向不道德或非法的财物侵占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5中的原文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俺家不关痛痒不挠不折蝉喘雷乾惩办大智定光佛杖渎犯放辟邪侈费齿牙非恠覆坠改塞掴裂寒酸黄皮狐狸精警炼静憩矜眩眷眷看顾来处寮民力牧鳞鳞论敌卤气闷逼盟载命悭浓圈密点贫宗气喘青鸾翼青年会却说融渥三宫六院闪石勝常绳枢瓮牖神主石设庠史案视文瘦子爽脱堂廉特识帖敕委然乌哺武才五丈鲜苞仙谱霞蔚谢酒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