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权佞的意思、权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权佞的解释

有权势而奸巧的人。 唐 杜确 《<岑嘉州诗集>序》:“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新唐书·裴度传》:“﹝ 裴度 ﹞以本官,兼中书侍郎平章事。权佞侧目。”《明史·高勣传》:“ 勣 与御史 鄔昌期 患之,合疏言二人功高望重,不当往来权佞之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权佞(quán nìng)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权”和“佞”二字组合而成,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专指那些倚仗权势、玩弄手段且善于谄媚奉承的奸邪之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权(權)

    • 本义:指秤锤,引申为衡量、权衡(《说文解字》)。
    • 核心义项:
      • 权势:如《荀子·议兵》中“权出一者强”,指政治权力。
      • 权变:指因时制宜的谋略(《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 此处取“权势”之义,强调对权力的掌控。
    • 本义:巧言善辩(《说文解字》“巧谄高材也”)。
    • 核心义项:
      • 谄媚:以虚伪言辞讨好他人,如《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佞”。
      • 奸邪:指心术不正、品行不端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 此处取“奸邪谄媚”之义

二、合成词释义

权佞指“凭借权势地位,以谄媚、欺诈手段谋取私利,祸乱朝政或社会的奸恶之徒”。其核心特征包括:

  1. 权力依附性:依赖高位或君主宠信(如宦官、宠臣)。
  2. 行为奸诈性:通过阿谀奉承、构陷忠良等手段巩固地位(《明史·奸臣传》载严嵩“窃权罔利”)。
  3. 社会危害性:常导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如唐代李林甫“口蜜腹剑”)。

三、典源与用例

该词多见于史书及政论文章,用以批判政治腐败: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点 差异
权奸 权力与奸恶结合 强调“奸”的主动性
佞幸 以谄媚得宠 侧重“宠幸”关系
权佞 权力与谄媚并存 突出“佞”的手段性

五、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第6卷,第128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第1102页,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古代汉语词典》 第1235页,商务印书馆,2014年。

“权佞”作为历史批判性词汇,深刻揭示了权力与道德背离的恶果。其释义需结合古代政治文化背景,强调对权力滥用的道德谴责,符合中国传统“德位相配”的政治伦理观。

网络扩展解释

“权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quán nìng,属于贬义词,主要用于描述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人物。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拥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人,但常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违背公正原则和法律。这类人往往利用权势操纵利益,甚至不顾道德伦理。

  2. 详细解释

    • 构成解析:由“权”(权力)和“佞”(奸巧、谄媚)组成,强调“手握大权却心术不正”。
    • 行为特征:包括贪污腐败、欺压他人、排除异己等,如《新唐书》中描述裴度任宰相时“权佞侧目”,暗示其威慑奸邪势力。
    • 历史用例:唐代文人杜确曾用该词指代奸臣,明代文献中也用于批评勾结权贵的官员。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政治、商业或组织内部的权力斗争,如批评官员腐败、企业高层以权压人等。例如:“公司内部权佞当道,导致项目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4. 相关说明

    • 近义词:权奸、佞臣。
    • 反义词:清官、廉吏。
    • 注意:该词带有强烈批判色彩,需根据语境谨慎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例句,可参考《新唐书》等古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保抱饱和蒸气迸鼓辨照边州卜官补遂鋋矛谗嗾春眠大故玳宴道簪灯晕顶门一针耳语发空肥重抚庥改业刚塞歌伯挂冕鬼子母顾小失大含咏昏眊婚外情捡察奸秽贱屯洁水脊封金田噱噱拘迂矿体闚寻拉平铃閤络驿旅会马铃飘暴破冢书乾燥罄露惸鳏鹊驾三八作风舌弊誓志输委死仗岁比不登甜言美语突明汙隆无漏闲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