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子 故宅所在之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晏子 之宅近市, 景公 欲易之,而 婴 弗更,为诫曰:‘吾生则近市,死岂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节里’。”
“清节里”是一个历史地名,具体解释如下:
指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晏子)的故宅所在地。该名称源自晏子拒绝齐景公为其更换豪宅的典故,后人为了纪念他清廉守节的品格而命名。
根据《水经注·淄水》记载:
作为古代廉政文化象征,该地名承载着:
注:需注意与成语“清节”(指清廉节俭)的语义区别,后者是品德描述词,而“清节里”特指具体历史地点。更多详细考证可参考《水经注》等古籍文献。
清节里是一个成语,意为保持清廉、正直的品行和节制的生活方式。它强调个人应该从内心深处保持道德和行为的纯洁,追求高尚品德和高尚精神境界。
清节里的部首分别是“⺲”和“田”,它们分别位于词语的左右两侧。
清节里的总笔画数为15划,在汉字书写时需要15个笔画。
清节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君子处其所清”,意为君子能在精神和道德上保持纯洁清廉。
清节里的繁体写法为「清潔裡」。
在古时候,清节里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一些差别。例如,「清」字的上半部分原本为「止」字,表示站立、行走的人,下半部分则是农作物的象形,表示土地的清净和干净。而「节」字原本是「巾」字的再字形,表示礼节和修养。在演变过程中,「清」字和「节」字的部首发生了变化。
她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清节里的生活方式,不受物质的诱惑。
组词:清廉、节制、廉洁
近义词:清正、廉明、正直
反义词:污浊、背信弃义、贪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