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太守的符玺。亦借指郡太守。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于 泉 于 虔 ,始执郡符,遂殿 交州 ,抗节 番禺 。”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翻身落霄汉,失脚到泥涂。 博望 移门籍, 潯阳 佐郡符。”自注:“予自太子赞善大夫出为 江州 司马。”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赞·张公咏》:“惟 忠定公 万夫之杰,屡剖郡符,有声烈烈。”
“郡符”是古代中国与地方官职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1. 字面含义(实物凭证)
指郡太守的符玺,即象征官职权力的官方信物。这类符节通常由中央颁发,刻有官员姓名、职位等信息,作为身份和职权的凭证。例如唐代韩愈《祭马仆射文》中“始执郡符”,即指马仆射初次执掌郡太守的符玺。
2. 借代含义(官职或官员)
在文学或历史文献中,“郡符”常借指郡太守的职位或担任该职位的官员本人。如白居易在《东南行一百韵》自注中提到“佐郡符”,即指自己被任命为江州司马的官职经历。
补充说明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郡符”兼具实物与象征意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
《郡符》是一个汉字,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郡”的标志或符号。
《郡符》的部首是“阝”,表示与地方、行政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15。
《郡符》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郡是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郡符就是表示郡的标志。郡符一般由皇帝颁发,由郡守或县令佩戴,象征着对当地行政权力的象征和认可。
《郡符》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郡符”。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郡符的书写可能会有些差异。在篆书中,郡符的字形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阝”的形状。
1. 官员佩戴着金光闪闪的郡符,显得庄重而有威严。
2. 这块古文物上刻有郡符的印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 郡县: 指行政区划的单位,通常以郡和县命名。
2. 郡城: 指郡级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
郡符的近义词包括:郡印、郡牌。
郡符的反义词是无郡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