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筐筥的意思、筐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筐筥的解释

筐与筥的并称。方形为筐,圆形为筥。亦泛指竹器。《诗·周颂·良耜》:“或来瞻女,载筐及筥。” 郑玄 笺:“筐筥,所以盛黍也。”《左传·隐公三年》:“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宋 苏轼 《雨后行菜圃》诗:“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未任筐筥载,已作杯盘想。”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竹、木、漆、陶、铁、筐筥……盐酒、笔楮使相当;其名田者赋於官亦用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筐筥是汉语中表示竹编容器的复合词,具有特定形制区分与文化内涵。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筐”为方形竹器,多用于盛放谷物或衣物;“筥”为圆形竹器,常用于装载桑叶或祭祀供品。二字连用最早见于《诗经·周颂·良耜》:“载筐及筥,其饟伊黍”,描述农作时用竹器运送饭食的场景,体现古代农耕器具的分类传统。

从形制特征看,《说文解字》注“筐”从竹匡声,强调其方正结构适合规整收纳;而“筥”从竹吕声,取象于圆口竹篓的编织纹理,两者在《考工记》中明确记载为“方曰筐,圆曰筥”的制造标准。现代考古发现印证了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中的“筐筥”记载,如安阳殷墟出土竹编残片显示早期筐体采用经纬交错的“十字编法”,与《天工开物》所述“细篾作方笥”工艺相符。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承载文化意象,如《楚辞·离骚》以“筐筥既盈”喻指德行完备,唐代白居易《观刈麦》则用“提筐复携筥”描绘民生劳作场景,印证其在汉语体系中的历时性语义稳定性。

网络扩展解释

“筐筥”是古代常见的竹制容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文献例证

  1. 《诗经》:记载“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反映其在农耕和礼仪中的使用。
  2. 苏轼诗作:如“未任筐筥载,已作杯盘想”,借竹器表达对丰收的期待。

相关辨析

“筐筥”是古代生活与礼仪中的重要工具,形制差异体现了传统器具分类的细致性。需注意与其他竹器名称(如簏、篚)的区分,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桉行白术鄙吝复萌踣颠车衡出处殊途刀子秤嫡长继承牒状多足纲督造恶征翻改凤协鸾和干肃高楼寨之战官僚扢搭回鞍简牒君平两间辽州猎马陵聚栗蓬垄灶冒綳门巷扪钥邈如弭辔迷乡飘乡疲懦仆厮强最潜会签筒清谅情逐事迁缺衽纴婆人事不醒辱玷茹鱼扇訹深味识神素车速熟台馆天网烣恢,疏而不漏挺胸凸肚讬书妄念无用武之地衔曜销渴躧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