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说话引经据典,有根据。《红楼梦》第八五回:“老祖宗説句话儿都是上篇上论的。”
“上篇上论”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说话或论述时引经据典,有明确的依据和出处。常用于形容言论严谨、权威性强,例如《红楼梦》第八十五回中提到:“老祖宗说句话儿都是上篇上论的,怎么怨得有这么大福气呢?”。
2. 来源与结构
3. 用法与延伸
4. 发音与书写
参考资料: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红楼梦》用例()及权威词典释义()。
《上篇上论》是指一部文章或著作的开头部分,用来引言或概述整篇作品的主题和观点。
《上篇上论》的拆分部首为“一人言”。其中,“上”的部首是“一”,“篇”的部首是“竹”,“论”的部首是“言”。
根据各个汉字的部首及笔画,拆分后的字的总笔画数目为:上(3画)+篇(15画)+论(29画) = 47画。
《上篇上论》是繁体字,由传统汉字演变而来。
《上篇上论》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上篇上論」。
在古代汉字中,上篇上论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例如,部分使用篆书或隶书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区别。
1. 这本书的开头写了一篇《上篇上论》,很好地引出了整个故事的主题。
2. 在这篇论文的上篇上论中,作者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概述。
以“上篇上论”为组合的词语有:上篇、上论、篇章、论文等。
与“上篇上论”近义的词语有:引言、开头、前言、导言等。
与“上篇上论”反义的词语有:尾声、结尾、结论、总结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