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稽服的意思、稽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稽服的解释

拜服;敬服。《后汉书·袁绍传》:“济 河 而北, 勃海 稽服。”《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公稜威直指,势踰风电,旌斾小临,全州稽服。” 唐 柳宗元 《贞符》:“四夷稽服,不作兵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稽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查核、审验后使人信服或认罪。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为停留、延迟,引申为考核、查验。《说文解字》释为“留止也”,强调通过细致审查以明真相。

    例:《周礼·天官》载“以稽其功”,即考核功绩。

  2. 本义为顺从、信服,亦含认罪、承担之意。《广雅》释“服,任也”,指心服或认罚。

    例:《史记·项羽本纪》“诸侯由是服矣”,表臣服。

合成义:经核查后使人诚服或认罪,隐含司法或权威判定的严肃性。


二、典籍用例

  1. 《汉书·刑法志》

    “狱之疑者,吏或不敢决……或移廷尉,廷尉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

    汉代司法中,疑难案件需逐级“稽”验,最终使犯人“服”罪,体现程序公正性 。

  2. 《资治通鉴·唐纪》(转引古籍)

    唐代判案强调“事须稽服”,即审断须经核查方能使人心服,避免冤滥 。


三、权威词典释义


四、与现代词汇的关联

“稽服”的核心理念仍存于现代司法体系,如“证据确凿,供认不讳”即延续“稽验→服罪”的逻辑链,强调证据审查与心服口服的结合。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访问需订阅)
  2.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实体书 ISBN 978-7-100-10415-4
  3.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资治通鉴》

网络扩展解释

稽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 fú,含义指因被对方才能或行为折服而发自内心地敬仰、顺从。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人物或势力的钦佩与臣服。

具体解析

  1. 字义拆分

    • 稽:原指核查、验证(如“稽查”),引申为深入审视的过程。
    • 服:本义指衣物,后衍生出“信服、顺从”之意(如“心悦诚服”)。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因权威、德行或军事威慑产生的臣服行为。例如:

    •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勃海稽服”,指袁绍率军渡河后,勃海地区主动归顺。
    • 柳宗元《贞符》中“四夷稽服”则指边疆民族被中原文明感化而臣服。
  3. 近义词
    拜服、敬服、膺服等,均强调内心的信服感。

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保不住边界笔彩碧濑擦黑乘机打劫晨暝丛致当曹调饍斗脣合舌飞鸟图奉求风透分茅列土愤怒挂角归妻馘截鹤骨松筋何在接要节召计挍谨谨金鸂鶒酒坊使坑儒谷枯波冷暖玉勒抑灵栖林将历学貌托门燎弭节培敦奇错卿皂寝室鹊垒巢鸠区冶蹂踏僧户烧金声母沈籁施琅史文儵烁挑引葶苈统感脱剑脱巾望海误场午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