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年。 唐 李揆 《恭懿太子哀册文》:“秀发孩笑,惠彰髫齿。”
“髫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髫齿指幼年时期,常用于描述孩童阶段。其中:
唐代李揆在《恭懿太子哀册文》中曾用“秀发孩笑,惠彰髫齿”形容太子幼年的聪慧与天真。
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中,用于表达对童年时光的追忆或赞美。
需注意与“龃齿”(牙齿排列不齐)、“龋齿”(蛀牙)等词区分,后两者属于现代医学词汇,与“髫齿”无关联。
《髫齿》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年幼而牙齿稚嫩的儿童。髫齿还可以引申为指年轻、稚嫩的儿童或青少年。
《髫齿》拆分部首为髟和齿,在《康熙字典》中,“髟”作为部首排在首位,“齿”作为部首排在末位。《康熙字典》中把髟的笔画数归为10划,齿的笔画数归为8划。
《髫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这个词在小说中形容了贾宝玉的未婚妻薛宝钗,意指她年幼而牙齿稚嫩。在繁体字中,髫齿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髫齿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中的字形演变,古时候髟的形状可能是两股长发竖立,齿的形状可能是类似于如今“亍”的部首形状。但是,目前在现代汉字中,髟的写法已经演变为类似于如今的“彡”,齿的写法也更加简化。
1. 她那髫齿的模样看起来真是可爱极了。
2. 这个戏中的髫齿少年扮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组词:髫髻、童齿、齿牙、幼齿
近义词:幼龄、少年、儿童、稚幼
反义词:长者、成年人、老年人、壮年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