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徙的意思、发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徙的解释

发遣迁移。《汉书·陈汤传》:“丞相御史请废 昌陵 邑中室,奏未下,人以问 汤 :‘第宅不彻,得毋復发徙?’” 颜师古 注:“问其不被发彻,更移徙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发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字“发”和“徙”的本义及组合来理解:

  1. 核心含义:出发迁移;启程迁徙

    • 发 (fā): 本义指把箭射出去,引申为“出发”、“启程”、“派遣”等意思。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中的“发”指出发。
    • 徙 (xǐ): 本义指迁移、搬迁、流放。例如《汉书·晁错传》:“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竟。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中的“徙”指迁移。
    • 组合义: “发徙”将“出发”和“迁移”两个动作结合起来,强调的是一个群体或个体离开原居住地或所在地,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去的过程或行为。它描述的是一种有目的的、离开原地的迁移行动。
  2. 语境中的常见用法:

    • 常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如因战乱、灾荒、政府政策(屯田、戍边)

网络扩展解释

“发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发遣迁移,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由“发”(发遣、派遣)和“徙”(迁移、搬迁)组合而成,指因官方命令或特定原因导致的迁移行为。例如《汉书·陈汤传》记载:“第宅不彻,得毋复发徙?”(房屋未被拆除,是否还要再次迁移?),颜师古注解称此为“发遣迁移”之意。

  2. 语境与用法
    多用于描述古代因政策、刑罚或行政指令引发的强制性迁移,如《汉书》中提到的昌陵邑居民迁移事件。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历史词汇。

  3. 相关词辨析

    • 迁徙:泛指自然或自愿的迁移(如动物迁徙、人口流动),不含强制色彩。
    • 徙:单独使用时,可表示一般性迁移,如《孟子》中“死徙无出乡”。

“发徙”强调官方或外力驱使下的迁移,常见于古籍语境。现代表达类似含义时,多用“迁移”“迁徙”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帮腿苞稂冰凉逋堕斥去侈奢春兴大醇导意蹬跶电烛二赵飞报丰碣钢骨亥豕相望后五代黄口孺子监帅假撇欠节嫠街樾急急煎煎纪叙坑缸控遏来迎去送烂杀醂柿掠子沥沥拉拉六根清净柳营花市箩筐滤纸孟公孟姥门牋酩酊眸子曩古内眄匿善殴作偏向擗掠清运其与柔节柔日伤单生剥实户恕心套习条析调治蜕化变质温淡五军先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