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持权柄;掌权。《商君书·算地》:“圣人审权以操柄,审数以使民。”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何心隐》:“ 心隐 一见 江陵 ,便知其必能操柄。” 聂绀弩 《从陶潜说到蔡邕》:“操柄的人,不一定有学。另外一面,有学的人,不一定能操柄。”
(2).权柄。《汉书·贾山传》:“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新唐书·刘蕡传》:“繇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 汉 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
“操柄”的汉语词典释义
“操柄”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掌握权柄或权力”,常用于描述对政治、军事等事务的控制权。以下是具体解析:
词义解析
“操”指执持、掌控,“柄”指器物把手,引申为权力、权柄。合称“操柄”即指掌握核心权力,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即隐含此意。
古籍出处
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例如《管子·国蓄》有“人君操柄,不可失也”,强调君主需紧握统治权。宋代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亦用“操柄”指代帝王对军政的掌控。
用法与语境
近义词与辨析
近义词包括“权柄”“执掌”,但“操柄”更强调动态的掌握过程,而非静态的权力状态。
权威参考
(注:因古籍文献无公开电子版链接,引用来源标注为权威纸质出版物。)
“操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动词用法:把持权柄;掌权
指掌握或控制权力,常见于政治或管理语境。例如:
名词用法:权柄本身
指权力或掌控事物的核心。例如:
主要出自《商君书》《汉书》等典籍,以及冯梦龙、聂绀弩的著作(综合)。
哀痛欲绝半拉坌蠢冰川学嘲慠侈费赤伏楮待制丛丛单板计算机东讨西伐断伐风锤父服官事国务卿好话荒悖黄嬭会道能说回纳交讥嘉穟戒旦揭箧金毕逋粳粮絶学军尼肯綮駃题诳时惑衆礼引龙币马克思漫乱昧瞀闵悔弭忘迷阵难为泥石流暖笙叛变攀指凭社乾达达入井望天若或腮红声波饰画束手无计素诚锁心台检违返文化遗产宵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