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绳的意思、鼻绳的详细解释
鼻绳的解释
指拴在牛鼻上的绳子。《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置其絼,共其水槀”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絼,著牛鼻绳,所以牵牛者。”
词语分解
- 鼻的解释 鼻 í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烟(由鼻孔吸入的************烟)。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笔画数:; 部首:鼻; 笔顺编号:
- 绳的解释 绳 (繩) é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杂技中的走绳;.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网络扩展解释
"鼻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和延伸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拴在牛鼻环上的牵引绳索。古代通过在牛鼻中隔穿孔系绳,以方便控制牛的行动,这是中国农耕文明中常见的牲畜管理方式。
二、历史来源
最早可追溯至《周礼·地官·封人》中的记载,汉代郑玄注释时提到"絼,著牛鼻绳,所以牵牛者"。宋代黄庭坚诗中多次出现该词,如"春草肥牛脱鼻绳"暗喻摆脱束缚的意象。
三、文学应用
在古诗文中常被用作比喻:
- 象征约束(如谭处端《满庭芳》"鼻绳牢把")
- 反喻自由(如黄庭坚"脱鼻绳")
- 引申为行为准则(如"绳之以法"的关联意象)
四、现代应用
现代农村仍保留此农具,但更多出现在成语典故和地域方言中。随着机械化普及,实体鼻绳使用场景逐渐减少。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或方言变体,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中的完整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鼻绳(bí shéng)是指一种用于固定眼镜或眼镜框的绳子。下面是关于鼻绳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鼻(bí):包含“⺻”和“一”两个部首,总共有9个笔画。
- 绳(shéng):包含“纟”和“⺮”两个部首,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鼻绳这个词源自于“鼻子”的“鼻”和“绳”的组合。由于眼镜需要稳固地放置在鼻梁上,所以使用绳子绑在眼镜上,通过悬挂在耳朵两侧来固定。
繁体字:
鼻绳的繁体字为“鼻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并没有专门的写法来表示鼻绳,因为眼镜在古代并不常见。鼻绳作为一个现代的物品名词,是在近代才出现的。
例句:
1. 我的眼镜丢了鼻绳,不知道在哪里找。
2. 她用鼻绳把眼镜挂在脖子上,方便随时使用。
组词:
- 眼镜
- 鼻梁
- 眼镜框
近义词:
眼镜链、眼镜带
反义词:
无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你了解鼻绳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