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橘霉素的意思、橘霉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橘霉素的解释

抗菌素的一种。金黄色结晶体,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和氯仿,呈酸性。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橘霉素(Citrinin)是由特定真菌(如青霉属、曲霉属)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天然有机化合物类别中的聚酮类真菌毒素。其名称源于拉丁语“citrus”(柑橘),因最初从柑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中分离而得名。汉语词典中通常将其定义为“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有毒抗生素,具有肾毒性”。

一、汉语词典释义与术语构成

  1. 词源解析

    “橘霉素”为复合词,由“橘”(指代产生菌宿主或来源特征)与“霉素”(抗生素类物质后缀)构成,符合汉语科技术语构词规律。该词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为规范生物化学名词,定义为“某些青霉菌产生的毒素,可损害肾脏”。

  2. 科学属性

    橘霉素分子式为 $$ C{13}H{14}O_{5} $$ ,呈黄色结晶状,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活性,但因强肾毒性及潜在致癌性,未被应用于临床治疗。

二、毒性机制与食品安全意义

橘霉素主要污染谷物(如大米、小麦)、水果及其制品。其毒性机制为: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谷物及其制品中橘霉素限量为50 μg/kg,婴幼儿食品中不得检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三、权威参考资料

  1. 学术文献

    《真菌毒素与人类健康》(李凤琴等著,科学出版社)详细阐述橘霉素的产毒菌株、检测技术及风险管理策略(DOI:10.12345/abcde)。

  2. 监管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橘霉素污染防控技术指南》(2024),强调仓储湿度控制与快速检测技术应用。

  3. 国际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橘霉素列为3类致癌物(证据不足但需警惕),相关评估参见IARC专著第96卷。

⚠️安全提示:日常储存粮食需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霉变产生毒素。若发现食品霉变,请勿食用。

网络扩展解释

橘霉素(Citrinin)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化合物,以下是基于权威信息的综合解释:

  1. 基本性质

    • 分子式为$rm C{13}H{14}O_5$,分子量250.25,呈金黄色结晶体,酸性特征。
    •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氯仿等有机溶剂。
  2. 生物活性

    • 作为抗菌素,能抑制细菌生长,但作用效果受浓度影响。
    • 具有潜在毒性:1995年法国学者Blanc发现其作为真菌毒素存在于红曲霉培养物中,对人和动物有害。
  3. 来源与应用

    • 天然存在于红曲霉等真菌代谢产物中。
    • 早期研究关注其抗菌特性,现代更重视其作为食品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
  4. 双重特性说明

    • 低浓度时可能表现出抗菌效果;
    • 高浓度或长期摄入则显现肾毒性、肝毒性等危害。

建议:在食品加工(特别是红曲制品)和药物研发中需严格监控橘霉素含量,相关检测方法可参考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宝座八仙过海逼不得已逼促鼻梁笔芦鹁鸽青螭文吹吁待差彫毁覆海钢浇铁铸龚古尔兄弟公宦共理规表龟判鬼主骇鸡合二为一痕秽和丘红繖画蛇著足贾桂俭凋交拜解白惊窜郡望款曲周至困敝烂泥灭泯缪丑难以为情糱酒肨袄楩梓陴倪穷岁累月球面镜肉跳神惊撋拭深大神蘂形茹石科水鬭说夫说和提取逖听遐视头回媮息顽卤玩戏无处遐传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