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处的意思、无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处的解释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处”的汉语词典释义

“无处”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副词性短语,其核心含义为“没有地方”或“不存在某个处所”,具体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表示动作、状态或事物缺乏存在的空间或位置。例如:“无处安放”“无处可逃”。该释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明确标注为“没有处所;没有地方”。

  2. 词性扩展与语境分析

    • 副词性用法:强调否定对象的绝对性,如“无处不相逢”表示“任何地方都能相逢”,见于《汉语大词典》中对“无处”的副词性解释。
    • 名词性隐含:在古汉语中,“无处”可独立作名词,指“没有固定的居所”,如《孟子·公孙丑下》中“民无处而问”,此处“无处”指“无固定安身之地”。
  3. 用法示例

    • 现代用例:“他的委屈无处诉说”(强调情感无法表达的空间)。
    • 古典用例:“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词),反衬“无处”的漂泊感,间接体现词义的文化延伸。

“无处”一词通过否定空间存在性,广泛应用于描述物理、情感及抽象概念中的缺失状态,其释义兼具语言学规范性与文化语境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无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没有处置的理由
    源自《孟子·公孙丑下》,指在特定情境下缺乏合理依据或处理方式。例如:“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赵岐注:义无所处而接受馈赠,等同于受贿)。

  2. 无为、无常
    哲学概念,出自《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指事物无固定形态或规律。

  3. 没有具体处所或地方
    常见于文学作品,如《楚辞·九辩》中的“老嵺廓而无处”,形容无处安身的漂泊感;现代用法如茅盾《子夜》中“无处可以告说”,强调无法倾诉的困境。

二、引申用法

  1. “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强调全面否定,例如唐代方干的诗句“高低无处不泉声”,以及《初刻拍案惊奇》的“无处不到”,均表示遍及所有空间。

  2. 表达情感或状态的抽象缺失
    如杜甫诗句“无处告诉只颠狂”,隐喻情感无处宣泄;现代例句“无处可去的失落感”则用于描述心理状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经典、诗词文学和现代语境的用法,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哲学探讨,可参考《孟子》《吕氏春秋》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惸包工头策文称张持蠡测海出家求道春华秋实村箫社鼓东偷西摸饭鉢符目感印供办冠组还璧劾系宏词璜渚环理患难与共狐狸荆棘满腹敬谢不敏金经觐省蹶撒伉倨刻本孔雀暌异临财不苟乱语胡言麦秆虫码口茂范没分晓明镫鸣鹿谋生派发辟车譬语青闺倾弃骑牛觅牛遒佚砂糖鱼儿生生世世实宜守産双枱缩气天诛地灭铜唇铁舌微达遗使迕道物货锌版心高气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