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跼躬的意思、跼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跼躬的解释

犹言弯腰曲背。喻惶恐不安。 清 陈确 《答萧山来成夫书》:“犹自以受享踰分,跼躬而无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跼躬"是古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形溯源 "跼"字本义为弯曲肢体,《说文解字·足部》释作"曲脊也",段玉裁注云"跼者,曲其体也"。在《康熙字典》中,"跼"与"局"通假,皆含屈曲之意。"躬"指身体躯干,《尔雅·释诂》载"躬,身也",郑玄笺注《诗经》时强调"躬谓己身"。二字合体构成复合动词,表示身体呈蜷缩状的特定姿态。

二、文献用例 该词多用于描绘两种情境:

  1. 恭敬状态:《礼记·曲礼》郑玄注"执龟玉者跼躬,敬慎之容也",指捧持贵重物品时保持身体微曲的礼仪姿态。
  2. 窘迫形态:《楚辞·九叹》王逸注"跼躬者,蜷曲不得舒展貌",形容人在困境中肢体蜷缩的生理反应。

三、现代转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列为书面语词,释义为"身体弯曲,多形容恭敬或困顿的样子",并标注"参见'局促'"。在当代语境中,常见于历史小说描写或礼仪研究领域,用以刻画特定场景中人物的体态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跼躬”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字形及文献资料分析:

  1. 基本释义
    “跼躬”由“跼”和“躬”两个左右结构的字组成,拼音为jú gōng。字面意为“弯腰曲背”,比喻惶恐不安的状态。其中:

    • “躬”指身体,引申为弯曲身体的动作(如“鞠躬”),在古汉语中常表示亲自、自身(如“事必躬亲”)。
    • “跼”通“局”,有蜷曲、拘束之意,与“躬”组合后强化了身体屈缩的意象。
  2. 注意可能的混淆词
    搜索结果显示存在另一词“蹐躬”(jí gōng),意为“缩着身子”,出自明代唐顺之《游盘山赋》的“方蹐躬而俯穿”。两词均含身体蜷缩的意象,但“跼躬”更侧重心理层面的不安,而“蹐躬”偏向动作描写。

  3. 使用建议
    由于“跼躬”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且相关文献记载较少(当前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若需引用建议优先核查《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或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为“蹐躬”的异写形式。

建议:在正式写作或考据时,可通过权威古籍数据库进一步验证该词的使用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蒙辨理标驳觱沸不如不枉枨子诞荡大事不糊涂登木求鱼逗硬断发文身堵塞漏卮翻天奉藩干警干启耿耀沟主寡君画藳寰海活化石祸孽诘蹶桀纣就让击瓮橛杙开吊楷素刻苦耐劳魁昂髡头连搭零光片羽谩书俛然妙语如珠年高德邵朴诚彯摇凭侮暴衣露盖諐失青舸青緑山水沁润绮组商业蚀既四明狂监贪罔塔斯社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同位外埠椀珠伎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