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髠头”。剃去头发。《周礼·夏官·掌戮》“髠者使守积” 汉 郑玄 注:“此出五刑之中,而髠者必王之同族不宫者,宫之为翦,其类髠头而已。”《后汉书·西域传·大秦》:“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皆髡头而衣文绣。”《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绍 爱少子 尚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 刘氏 性酷妒, 绍 死,僵尸未殯,宠妾五人, 刘 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復见 绍 於地下,乃髠头墨面以毁其形。”
“髡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剃去头发。以下是详细解释:
倭寇髡头赤体,手持利刃,令沿海百姓胆寒。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罚或相关历史事件,来源中的例句及背景信息。
髡头(kūn tóu)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髟”和“头”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髟”是一个多义字,表示“剪去头发”,作为髡字的主导部首。它由“髟”和“廾”两个部分组成,“髟”表示头发,“廾”表示手,合在一起就表示用手拔掉头发。
而“头”是一个常见的字,表示人或动物的上部,含有头发和脑子等组织。
所以,整个“髡头”二字的意思是剃去头发。
“髡头”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残酷刑法,即将罪犯的头发全部剃掉。这是一种对罪犯的侮辱和惩罚。因此,“髡头”一词在古代常常与剃刀和刑罚相关。
“髡头”的繁体为“髡頭”,部分字形有所不同,但含义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髡头”的基本形状保持一致。
1. 那个叛逆少年因为犯错而被髡头。
2. 在古代,髡头是一种常见的刑罚。
组词:髡发、髡刑、髡刀。
近义词:剃发、剃头。
反义词:发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