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贪罔的意思、贪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贪罔的解释

贪赃欺罔。《明史·杨博传》:“ 仇鸞 镇 甘肃 ,总督 曾铣 劾之,詔逮治。 博 亦发其贪罔三十事。” 清 王韬 《变法中》:“今观 中国 之所长者无他,曰:因循也,苟且也,蒙蔽也,粉饰也,贪罔也,虚憍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贪罔"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贪"与"罔"二字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主要用于形容官吏的恶劣品行。根据权威汉语辞书的解释,其详细释义如下:

  1.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贪 (tān):本义指爱财、求取财物无度。《说文解字》释为"欲物也"。引申为对权力、利益等的过分追求、不知满足、贪婪。在"贪罔"中,"贪"主要指贪婪地索取财物或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 罔 (wǎng):本义指渔猎用的网,引申有蒙蔽、欺骗、诬陷、陷害、虚妄、不正直、不守法纪等含义。《说文解字》释为"网也"。在"贪罔"中,"罔"主要指行为不正、欺罔不法、蒙蔽欺骗(上级或法律)。
    • 贪罔 (tān wǎng):综合二字之义,"贪罔"指官吏既贪婪地搜刮财物、滥用职权,又行为奸邪不正、欺上瞒下、罔顾法纪。核心内涵是贪婪且奸邪不法。
  2. 具体释义

    • 贪婪而奸邪:这是最核心的解释。形容官吏品行恶劣,既贪得无厌,又心术不正,玩弄权术,欺瞒诈骗。
    • 贪赃枉法:侧重于其行为结果,指因贪婪而收受贿赂或非法敛财,并因此歪曲、破坏法律。
    • 贪求无厌,行为诈伪:强调其贪婪的本性和行事方式的虚伪狡诈。
    • 蒙蔽欺骗,违法乱纪:强调其"罔"的一面,即通过欺骗手段掩盖贪婪行为,并公然违反法纪。
  3. 文献例证

    • 《汉书·王嘉传》:"外戚赀千万者少耳,女皆适埶臣子弟,贪罔奢僭。" 此处指外戚及其子弟贪婪无度、行为不法且生活奢侈僭越。
    • 《后汉书·循吏传序》:"然建武、永平之间,吏事刻深,亟以谣言单辞,转易守长。故朱浮数上谏书,箴切峻政,又讼光武不当以刺史奏事三府。帝亦悔之。建武七年,诏曰:'…今刺史二千石,选举不实,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羸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令枉刻。贪罔之罪,必加诛戮。…'" 此诏书中明确将"贪罔"列为需要严惩的官员罪行,与选举不实、残害百姓等并列,可见其严重性。
    • 《资治通鉴·汉纪》 中亦多次出现该词,用于描述或斥责官员的贪婪不法行为。
  4. 现代使用 "贪罔"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属于典型的文言词汇。其含义基本保留古义,主要用于历史文献解读、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语境下对古代官场腐败行为的描述。

"贪罔"一词,源自古代典籍,专指官吏的恶劣品行,核心含义是贪婪无度且奸邪不法。它既包含对财物的非法攫取(贪),也包含行为上的欺诈、蒙蔽和违法乱纪(罔),是古代吏治中对官员严重失德渎职行为的典型指控。其权威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大型工具书,并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中有明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贪罔”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ān wǎng,其核心含义为贪赃欺罔,即通过贪污、欺骗等手段谋取私利。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拆解


2. 组合含义

“贪罔”结合两字含义,指利用职权贪污财物,并通过欺瞒手段掩盖罪行。例如: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可借以批判贪污腐败行为。


“贪罔”强调“贪”与“罔”的双重性质,既包含物质上的非法占有,也包含行为上的欺骗性,常用于描述官员渎职或权力滥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参考《明史》或清代政论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懊憹曲鞭杀不咎既往不欺屋漏不小可搊抬刺邪村謡躭悮得全德容兼备斗山独标方丈僧浮戾改涂甘心情愿槁面更练羹食供呈故步自封国阴雇托翰墨河公怀子灰沉沉脚花禁语九文鞠爱巨笔克俭灵魂陵絶炉坑麻絙满饮门吏没收煞囊载澎湖泼喇喇蒲艾蒲筵青红皁白清身洁己倾亚穷寇莫追三小凤凰山思沙燕尸逐挑三嫌四网师委裘五鼎食无所施其伎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