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荐,通“ 搢 ”。《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史记·孝武本纪》:“元年, 汉 兴已六十餘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 司马贞 索隐:“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绅带之閒,事出《礼·内则》。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 章炳麟 《秦献记》:“ 秦 虽钳语烧《诗》《书》,然自内外荐绅之士与褐衣游公卿者,皆抵禁无所惧,是岂无説哉!”
“荐绅”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荐绅”通“搢绅”或“缙绅”,最初指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后引申为代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具体来说:
部分资料(如)提到“荐绅”有“推荐有才德之人”的含义,但这种用法在主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或特定场景的应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荐绅”的核心意义围绕古代官员的装束与身份展开,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宦阶层的重要词汇。若需进一步探讨其引申用法,建议参考《史记》《汉书》等经典文献。
《荐绅》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指的是推荐有才德的人担任官职或绅士一类的社会地位。
《荐绅》由两个部首组成:草字头和绅字旁。
草字头表示这个词与植物有关,绅字旁则表示与社会地位、人才有关。
草字头的部首笔画数为9,绅字旁的部首笔画数为12。
《荐绅》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士人文化,士人在古代是社会地位较高,有德才者常被推荐为绅士。
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薦紳」。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荐绅》这个词在古代常用的写法为「薦紳」。
1. 他荐绅如公,被封为绅士。
2. 绅士们互相荐绅,致力于社会的发展。
1. 荐才:推荐有才能的人。
2. 绅士:指有地位、有教养的人。
3. 荐举:推荐人才以担任重要职务。
4. 荐言:推荐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
推荐、选拔、提拔
废黜、贬斥、免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