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蹶痿的意思、蹶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蹶痿的解释

亦作“蹷痿”。足病,疲软不能行走。《文选·枚乘<七发>》:“且夫出舆入輦,命曰蹷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吕向 注:“蹷,足不能行;痿,痺也。舆輦之安,乃为此病之几兆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蹶痿(jué wěi)是古汉语中表示肢体功能障碍的复合词,具体指因疾病导致的足部无力、行走困难或瘫痪状态。以下从字源、病理及文献用例角度分述:


一、单字释义

  1. 蹶(jué)

    《说文解字》释为“僵也”,本义指跌倒、僵仆,引申为足部行动受阻。如《吕氏春秋》载“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处足则为痿为蹶”,强调足部功能丧失。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

  2. 痿(wěi)

    《黄帝内经·素问》专设《痿论》篇,定义为“痿谓痿弱无力以运动”,指肌肉萎缩、肢体弛缓无力的病症。

    来源:《素问·痿论》


二、复合词“蹶痿”的病理含义

“蹶痿”属中医“痿证”范畴,特指下肢痿弱废用:


三、文献用例

  1.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此病得之流汗,流汗者同法,病内重,毛发而色泽,脉不衰,此亦内关之病也,名曰‘风蹶痿’。”

    ——记载“风蹶痿”为汗出受风引发的痿证。

  2. 《金匮要略》: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则生蹶痿。”

    ——指出饮食失调可致筋脉弛缓而生蹶痿。


四、现代医学对照

“蹶痿”近似现代医学的下肢运动神经元疾病或周围神经病变,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以肌力下降、行走障碍为特征。


辨析:与“痿蹶”的关系

“蹶痿”常与“痿蹶”混用(如《黄帝内经》中“痿厥”),但“蹶”更强调行动受阻的动态过程,“痿”侧重肌肉萎缩的静态状态,二者结合指进行性肢体功能丧失。

注:本文释义综合《说文解字》《黄帝内经》《史记》等经典文献,中医病理部分参考《中医大辞典》(李经纬主编)。

网络扩展解释

“蹶痿”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足部疾病导致的疲软无力、无法行走,常见于古代文献。该词由“蹶”(摔倒、跌倒)和“痿”(肌肉萎缩、瘫痪)组合而成,字面描述下肢功能丧失的状态。

二、详细解释

  1. 医学含义
    原指因长期缺乏运动或身体虚弱引发的足部麻痹、行走困难,如《文选·枚乘〈七发〉》中提到的“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批评过度依赖车辇会导致肢体退化。

  2. 引申比喻
    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事物或人在关键时刻失去动力或能力,例如形容计划受阻、行动力丧失等抽象困境。

三、发音与用法

四、近义与关联词

五、权威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枚乘的《七发》,后收录于《汉典》《文选》等典籍。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熬心绷扒变权不偢不倸常雨除旧布新丛夥磋商当位颠掉典秩奠馔顶风短弧惰弛法定方鍼丰馔焚香负郭甘食桄榔酒归神恨命坚苍见风转篷见机而行湫隘交龙锦凈办景阳井进举冏冏积湿吉语刻雾裁风狼汤渠老草老骥嘶风煤化妙辩民常泥钱虔刀迁令轻徭薄赋起事事效水蜜桃駷飞送落调训贴花文景沃地吴服瞎屡生絃歌缃帖细吹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