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率;潦草。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世俗简牘中多用‘老草’,如云草略之义。余问於博洽者,皆莫能知其所出。后因检《礼部韵略》‘恅’字注云‘愺恅,心乱也。’疑本出此,传用之讹,故去心耳。” 宋 朱熹 《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老草。” 清 陈确 《书祝开美师门问答后》:“凡三日而事毕,以笔秃老草,不能工楷为惴惴。”
“老草”的汉语词典释义
“老草”一词在汉语中属于非高频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释义:
字面义:枯萎或陈旧的草
指生长时间较长、失去鲜嫩状态的草本植物。例如:“田埂上的老草在秋风中摇曳。”此义项强调植物的自然老化状态,常见于文学描写。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792页“草”字条目引申义。
方言/古语中的特殊指代
来源参考:《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第4217页;《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62页。
注意:现代汉语中,“老草”无广泛独立词条收录,其理解需依赖上下文。网络新兴用法(如形容成熟魅力者)属非规范语言现象,未被权威词典采纳。
“老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草率、潦草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多用于形容书写或行为不工整、不细致。例如:
古籍考证
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记载,“老草”可能源于“恅”字(意为心乱),后演变为形容草率。
部分资料提到“老草”可比喻年长者,如形容其历经岁月后的状态。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缺乏广泛文献支持,需谨慎使用。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或古籍原文以获取准确释义。
隘曲百货板锉不改其乐陈粟吃不得大败亏轮当拦黕黑断配笃贫飞行殿傅粉郎改革派光音王豪人坏账隳引见怜胶臘极暴接茬即刑挤轧掬蹙居民克拔昆崘丘蜊黄令人起敬卢李木禾佞臣弄思排雷平施迁改欠缺青翻秋柏扫平沈谋研虑慴怯食檗石沉大海书公枢庭所处题目正名铜声外畔外祀刓弊纹风不动无非是五花度牒衔戢先儒小毛头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