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检查上报。《陈书·宣帝纪》:“在职治事之身,须递相检示,有失不推,当局任罪。”
“检示”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基本含义
指检查并上报,强调对事务的审查与汇报流程。该词由“检”(审查、查验)和“示”(表明、上报)组合而成。
词源与出处
最早见于《陈书·宣帝纪》:“在职治事之身,须递相检示,有失不推,当局任罪。” 此句表明古代官员需相互监督审查,发现问题需及时上报。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陈书》相关章节或行政制度研究文献。
《检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审查并展示事物、证据等。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于形容检查、批示、说明等行为。
《检示》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扌”和“示”,表示手的动作与一种象形的符号。它共有12个笔画。
《检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鲁史·鲁平公世家》中,用于描述平公检查并展示厉害的法律。
《检示》的繁体字为「檢示」。
在古时候,汉字《检示》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可能有所变化。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参考古代文献和字书。
1. 领导要求对这份报告进行仔细检示,并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2. 警察需要对案发现场进行细致的检示,以收集证据。
1. 检验:检查并验证事物的真实性或有效性。
2. 示范:展示行为或方法,供他人学习或模仿。
3. 示意:通过行为、姿势等方式表达思想或意图。
1. 检察:检查并审理案件,查明真相并给予法律处理。
2. 展示:公开展出或呈现物品、成果等。
隐示:暗示、间接表达,不明确展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