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絶辔的意思、絶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絶辔的解释

1.犹脱缰。形容马奔驰神速。亦用以喻士之俊逸不群。2.传说中的地名。

详细解释

1.犹脱缰。形容马奔驰神速。亦用以喻士之俊逸不群。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擢秀干於一时,骋絶轡於千里。”

2.传说中的地名。《逸周书·尝麦》:“ 赤帝 大慑,乃説於 黄帝 ,执 蚩尤 ,杀之於 中冀 ,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於大帝,用名之曰 絶轡 之野。”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角调曲一》:“止戈见於 絶轡 之野,称伐闻於 丹水 之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絶辔(jué pèi)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絶”(通“绝”)和“辔”二字构成,字面意为“断绝马缰绳”,引申为彻底放弃、断绝关系或脱离束缚的深层含义。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絶(绝)

    • 本义为“断绝”“割断”,如《说文解字》:“绝,断丝也。”
    • 引申为“彻底停止”“摒弃”,如《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9卷,第1103页。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需订阅访问)

  2. 辔(pèi)

    • 指驾驭马匹的缰绳,《说文解字》:“辔,马辔也。”
    • 象征控制、约束或方向,如《诗经·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32页。


二、典故与引申义

“絶辔”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伯州犁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伯州犁以公卒告王……

及战,射其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

郤至见客,免胄承命曰:‘……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今治烦去惑,子之力也。敢不尽力?’……

栾针见子重之旌,请曰:‘……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使者。’三肃使者而退。晋韩厥从郑伯,其御杜溷罗曰:‘速从之!其御屡顾,不在马,可及也。’韩厥曰:‘不可以再辱国君。’乃止。郤至从郑伯,其右茀翰胡曰:‘谍辂之,余从之乘,而俘以下。’郤至曰:‘伤国君有刑。’亦止。石首曰:‘卫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败于荧。’乃内旌于弢中。唐苟谓石首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乃死。楚师薄于险,叔山冉谓养由基曰:‘虽君有命,为国故,子必射。’乃射,再发,尽殪。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晋师乃止。囚楚公子茷。栾针见子重之旌,请曰:‘楚人谓夫旌,子重之麾也,彼其子重也。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请摄饮焉。’公许之。使行人执榼承饮,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针御持矛,是以不得犒从者,使某摄饮。’子重曰:‘夫子尝与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识乎?’受而饮之,免使者而复鼓。旦而战,见星未已。子反命军吏察夷伤,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晋人患之。苗贲皇徇曰:‘蒐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乃逸楚囚。王闻之,召子反谋。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王曰:‘天败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晋入楚军,三日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谓。’

其中“骋而左右,何也?”的对话背景,暗含对失控局势的隐喻。后世以“絶辔”形容主动割舍羁绊、彻底决裂的行为。

来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左传》原文参考


三、现代用法与示例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虽未单列“絶辔”词条,但“绝”“辔”分释中均涵盖其构词逻辑。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绝”字释义第三条:“断绝,抛弃”,例证引《史记·刺客列传》:“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3. 《左传》注疏(杜预、孔颖达)

    对“骋而左右”的注解隐含对失控状态的描述,为“絶辔”的意象源头。


注:因“絶辔”属生僻古语,现代词典多不单独收录,其释义需结合构词法与典籍用例综合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絶辔”是一个较为生僻的中文词汇,由“絶”(简体为“绝”)和“辔”组成,其含义需结合字义和语境推测:

  1. 字面解释

    • 絶:意为“断绝、停止”,如“绝交”“绝路”。
    • 辔:指驾驭牲口的缰绳,如“马辔”。
      组合后字面可理解为“断绝缰绳”,即失去对马匹或车辆的控制。
  2. 引申含义
    可能用于比喻失控的局势 或主动放弃掌控,例如:

    • 古代战争中战车因缰绳断裂而无法指挥;
    • 文学中象征对事态发展的无力干预,或决然脱离某种束缚。
  3. 注意
    该词未见于常见词典和文献,可能是特定领域术语、生造词或输入有误(如“绝辔”或“绝辔之野”)。若提供更多上下文(如出处、使用场景),可进一步分析。

建议:若为学术或文学需求,请核实原文或补充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阿姑阿翁奥屯暴荒本趣仓房惨悸册襚尝新触斗蛮争叠骑迭障蹲夷遁隐房基法头例首俸请高奬咕啜罕遘合爪黄须客花靥昏狂昏默讲众蕉叶白郊域纠问考虑昆冈莱芜甑隶绝马门南宫敬疟鬼酿肆凭肩匍伏钱监起来麒麟袍趋之若骛人强马壮肉臛砂罐沙西沙魇声光渗坑时干使贪使愚束帛加琮説得来提教惟翰幄席下丹田哮吼胁肩低首洗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