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帛之上又加瑞玉。古代表示贵重的礼物。《仪礼·聘礼》:“受夫人之聘璋,享玄纁,束帛加琮,皆如初。” 郑玄 注:“君享用璧,夫人用琮,天地配合之象也。”
“束帛加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贵重礼物的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该词指在成捆的丝织品(束帛)之上再添加瑞玉(琮),象征极为贵重的礼物。其中:
出处与典籍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仪礼·聘礼》,记载诸侯国之间聘问时“受夫人之聘璋,享玄纁,束帛加琮”,郑玄注:“君享用璧,夫人用琮,天地配合之象也”。说明其用于体现天地阴阳相合的礼仪观念。
象征意义
结合玉与帛的搭配,既代表物质财富(帛),又蕴含精神层面的尊崇(玉),常用于诸侯、贵族间的正式交往,体现等级与礼制。
用法与延伸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礼制、文献解读时仍具参考价值。其结构类似“束帛加璧”,但“琮”专指女性或地道的象征,与“璧”(男性或天道)形成对应。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礼仪制度,可参考《仪礼》原文或汉代郑玄的注释。
《束帛加琮》是指古代贵族仪仗中所使用的一种礼器,用于奉祭及行礼仪式。它是由帛束、琮和加构成的礼仪器物。
《束帛加琮》的部首拆分为「纟」和「巾」。其中,「纟」代表纺织品,「巾」代表头巾。
根据字形结构,「束帛加琮」的总笔画数为28画。
「束帛加琮」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制禮儀典籍中,它们是由古代贵族和统治者在举行祭祀和重大礼仪时所使用的。这些礼物和器物一直保留至今,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繁体字中,「束帛加琮」的写法为「束帛加琮」。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束帛加琮」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基本相同。
1. 在古代的宫廷仪式上,束帛加琮象征着庄重和尊贵。
2. 古代贵族举行祭祀仪式时,会摆放束帛加琮来表示对神灵的敬意。
1. 金鼎簋:古代的三种礼器,代表贵族亲贤的品德。
2. 玉环璧:古代女子的饰物,用于装饰发髻。
3. 明驷德:古代祭祀时驾马的礼仪,表示君主的威仪。
1. 礼仪器物
2. 大典仪器
3. 禮儀器具
1. 平常物品
2. 普通用具
3. 日常器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