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惨悸的意思、惨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惨悸的解释

悲伤害怕。《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合不以得,违不以失;得不克詘,失不惨悸。”《新唐书·藩镇传·刘怦》:“晚年益惨悸,请剔髮,衣浮屠服,欲祓除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惨悸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惨”与“悸”二字组合而成,需分别解析其本义及合成后的引申义:

一、字义分解

  1. 惨(cǎn)

    • 本义:悲痛、忧伤。《说文解字》释为“毒也”,引申为内心痛苦之状,如《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惨惨。”
    • 引申义:
      • 形容程度深重(如惨烈、惨痛);
      • 凶恶、狠毒(如惨无人道)。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悸(jì)

    • 本义:因恐惧而心跳加速。《说文解字》注:“心动也”,如《楚辞·九章·悲回风》:“怅惘兮永思,心怦怦兮谅直。”后泛指惊惧不安。
    • 常见用法:心有余悸、惊悸。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合成词“惨悸”释义

惨悸(cǎn jì) 指因极度悲痛或恐惧而引发的身心震颤,强调情感冲击导致的生理与心理双重反应。


三、古典文献用例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睹女鬼现形,惨悸失声,几欲昏厥。”

——此处“惨悸”生动刻画主角见鬼时惊骇与悲悯交织的复杂反应。

来源:《聊斋志异》通行本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5.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网络扩展解释

“惨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解释
    “惨悸”指悲伤害怕的心理状态,常用于描述因遭遇不幸或恐惧而产生的悲痛与惊惧交织的情感。例如《三国志》中“失不惨悸”一句,即表达失去后的悲伤与惶恐。

  2. 词语构成分析

    • 惨:包含凄惨、伤痛、严重等义项(如“惨无人道”“惨败”)。
    • 悸:本义是因恐惧而心跳加速,如“惊悸”“心有余悸”。二字组合强化了情感的双重性。
  3. 文献用例与出处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

    •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得不克詘,失不惨悸。”
    • 《新唐书·藩镇传·刘怦》描述刘怦晚年因恐惧而剃发穿僧衣,试图消除“惨悸”。
  4. 近义词与用法提示
    近义词包括“悲惧”“凄惶”。使用时多用于书面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见,常见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

  5. 注意事项
    需区分“惨悸”与单纯表示悲伤(如“惨恻”)或恐惧(如“惊悸”)的词语,其核心在于悲痛与恐惧的交织。

若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详细出处,可参考《三国志》《新唐书》等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宝质巴斯德悲不自胜被坚执鋭猜忿窗鈎传令翠笼膵脏待毙刀钩倒峡泻河大位冻噤风岸负扆公车司马令公坐古北海暴贺冬河房鹤辂后害咶喇讲稿嘉问解传骥骏惊惨记谘腒腊宽简狼餐虎咽粮栈溜瞅六冕麻痹大意盟文免不了难问赔钱货评订乾豆潜鳃启攒商旅善果哨哨瘦高挑儿司务孙敬闭户塘岸淘淘童仆违敌巍耸踒虵污墁闲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