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昏默的意思、昏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昏默的解释

(1).糊涂沉默。 唐 柳宗元 《愚溪对》:“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当有预备》:“今之一往直前,固胜于前之昏默,而一或不慎,则自蹈于危机,将不止于不能达其目的而止。”

(2).形容虚无寂静,不可测知。《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晋 郭象 注:“窈冥、昏默,皆了无也。” 成玄英 疏:“至道精微,心灵不测,故寄窈冥深远,昏默玄絶。”

(3).茫然若人失的样子。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不忍归行宫,於巷中倚杖欹首而立。圣情昏默,久而不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昏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糊涂沉默
    指人处于混沌不清、沉默不语的状态。
    ▶ 例:唐·柳宗元《愚溪对》中“荒凉昏默,卒不自克”,形容溪水退隐时看似愚钝的状态。
    ▶ 近代文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也用“昏默”对比盲目冒进的风险。

  2. 虚无寂静,不可测知
    源自道家哲学,描述至高境界的玄妙不可言说。
    ▶ 典出《庄子·在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晋代郭象注解“昏默”为“了无”的虚无状态,成玄英疏进一步阐释为超越言语的深远精微。

  3. 茫然若失的样子
    形容人精神恍惚、怅然若失的神态。
    ▶ 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圣情昏默”,倚杖而立久久不愿离去,体现其失落心境。


补充说明: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哲学语境,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获取更详尽的古籍例句与词源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昏默》是什么意思

《昏默》一词指的是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意识模糊、思维迟钝的表现。

拆分部首和笔画

《昏默》的部首是日(radical),由日字旁构成。它的笔画数为7画。

来源

《昏默》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其中,“昏”字来自《说文解字》,意为天忽暗、光亮日落;“默”字从《金文研究》得知,表示山中有雾气。

繁体

《昏默》的繁体字为「昏默」。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时候汉字写作「昬默」,其中的「昬」字表示天黑、夜幕降临,符合“昏”字的意义;「默」字依然保持不变。

例句

1. 他在闹市中走来走去,神情昏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2. 她沉默寡言,整天一副昏默的模样,让人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组词

1. 昏迷:指人因疾病、外伤等原因失去意识,出现神志不清的状态。

2. 默契:指两个或多个人在行动、思维上相互协调一致,没有言语上的交流。

近义词

1. 迟钝:形容反应、思维迟缓的状态。

2. 愚昧:指人对知识、事物缺乏理解、见识,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

反义词

1. 清醒:指思维清晰、神志明晰的状态。

2. 警觉:指头脑敏锐、警惕性高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