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手靠在别人肩上。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词:“月下凭肩,花边繫马,此兴今休矣。”《金史·完颜忠传》:“ 太祖 与 迪古乃 凭肩而语曰:‘我此来岂徒然也,有谋於汝,汝为我决之。’”
亦作“ 凭肩 ”。倚肩或把手臂放在别人肩上。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七夕对牵牛,正夜半凴肩私咒。” 刘国钧 《月词》诗之七:“记得凭肩花底坐,含情羞见影双双。”
“凭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文学典故
情感表达
该动作常象征亲密关系或信任,如清代洪昇《长生殿·得信》中“凭肩私咒”暗指恋人间的私语,而“凭肩语”一词更直接指代亲密交谈。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赏析或历史语境中,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其情感色彩。例如,可形容友人扶持、恋人依偎或长辈被搀扶等情境。
《凭肩》指的是两个人肩并肩站在一起的情景,表示亲密无间或密切关系。
《凭肩》的部首是肉字旁,由“人”、“月”、“丷”组成,总计4画。
《凭肩》一词出自《古文苑·太平御览》。在这部文集中,它以“凭肩相隐”形容两人关系亲密无间、信任彼此。
繁体字为「憑肩」。
在古代,「凭肩」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们凭肩站在海边,欣赏着美丽的夕阳。
2. 友情的力量使得他们紧密凭肩,共同战胜了困难。
3. 在那家咖啡店里,他们凭肩而坐,互相分享着生活的点滴。
1. 依靠凭肩
2. 凭肩而立
3. 凭肩为友
相随、亲密、亲近、密切
疏离、疏远、陌生、疏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