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疔的意思、鼻疔的详细解释
鼻疔的解释
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
词语分解
- 鼻的解释 鼻 í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烟(由鼻孔吸入的************烟)。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笔画数:; 部首:鼻; 笔顺编号:
- 疔的解释 疔 ī 中医学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疔毒。疔疮。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鼻疔是中医学病名,指发生在鼻部(如鼻尖、鼻翼、鼻前庭)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西医称为鼻疖肿。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表现
鼻疔以局部红肿、疼痛、坚硬如钉为特征,初期表现为鼻部干痒、胀痛,逐渐发展为隆起如粟粒的疖肿,顶部可见黄白色脓点。严重时可能扩散至上唇、面部,并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二、主要病因
- 直接诱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通过鼻部破损皮肤侵入。
- 不良习惯:挖鼻孔、拔鼻毛导致皮肤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 体质因素:免疫力低下、饮食辛辣油腻、内分泌失调等,使体内火毒积聚。
三、发展阶段
- 初期:鼻部红肿、跳痛或麻痒,根脚坚硬如椒目。
- 化脓期:3-5天后脓头形成,自溃脓出。
- 危重情况:若挤压或治疗不当,可能引发“疔疮走黄”(感染扩散至全身),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等。
四、治疗与注意事项
-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如黄连等中药内服,或用药枕辅助(如紫荆皮、银花等制成的疔疮枕)。
- 西医处理:局部消毒、抗生素使用,必要时切开排脓。
- 禁忌:严禁挤压疖肿,避免感染扩散。
五、鉴别与预防
需与鼻疳(范围广,伴糜烂、结痂)区分。预防需注意鼻部清洁、避免损伤,并增强免疫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药方或西医治疗方案,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鼻疔是指鼻子上长的疮疖,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拆分部首是⺆和疒,笔画数为15。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繁体字中,鼻疔的写法为鼻瘛。
古代汉字中,鼻疔的写法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在小篆字中,鼻疔的写法为鼻疒刀,形状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在例句中,我们可以使用“昨天我发现了一个鼻疔。”来描述某人在鼻子上发现了一个疮疖的情况。
与鼻疔相关的可以组成的词汇包括鼻疔涂药、鼻疔治疗等。近义词可能有鼻部感染、鼻部疾病等。而反义词可以是鼻子健康、正常鼻部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