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告理的意思、告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告理的解释

告状,请求处理。《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明日去 开封府 包府尹 处,告理被晚伯母、亲伯父打伤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若查出被殴伤命,就该到府县告理。”《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斗殴、田、婚细故,就有司告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告理"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单字“告”和“理”的本义及组合后的引申义来理解,主要在古代文献和法律语境中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其核心含义指向通过正式途径申诉冤屈或请求审理是非曲直。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基本含义:

    • 告 (gào): 本义为报告、告诉、上报。引申为向官府或上级申诉、控告、检举。例如《说文解字》:“告,语也。”
    • 理 (lǐ): 本义为治玉(顺着纹理加工玉石)。引申为治理、处理、整理、道理、法理、审理等义。在法律语境中,特指审理案件、明辨是非。
    • 告理: 将“告”与“理”组合,其核心意思就是(向官府或有司)申诉冤情、控告不法,请求予以审理、明辨是非、主持公道。它强调的是通过正式的、官方的渠道寻求对纠纷或冤屈的裁决和处理。
  2. 核心含义:申诉冤屈,请求审理

    • 这是“告理”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含义。它指当事人(通常是受害者或认为受到不公对待的一方)向官府(如县衙、府衙、按察司等)或有权审理的机构/官员提交诉状,陈述案情,请求官方介入调查、审理并作出公正判决的行为。
    • 例句参考:
      • “小民含冤莫白,特来衙门告理,恳请青天大老爷明察秋毫。” (古代诉状常用语)
      • 《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常有百姓“到官府告理”的情节。
      • 明清律例中,“告理”常与“词讼”、“控告”等词相关联,指启动诉讼程序的行为。
  3. 引申含义:评理,辩明是非

    • 在非正式的或更广泛的语境下,“告理”也可以引申为请求他人(不一定是官府)来评断是非、讲道理。这层含义更侧重于寻求一个公正的判断或说法,而不一定涉及法律程序。
    • 例句参考:
      • “邻里间为琐事争执不下,便请族中长老出来告理一番。” (意指请长辈评理)
      • 在一些方言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仍有此用法,但不如“申诉审理”义项常用。
  4. 现代使用情况:

    •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告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常用的词语已经非常罕见。其含义主要由“起诉”、“控告”、“申诉”、“上访”、“评理”、“说理”等更常用的词语承担。
    • 它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法律、历史文献、古典文学作品或特定方言的语境中。

“告理”是一个具有法律和伦理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通过正式渠道(尤其是官府)申诉冤屈、控告不法行为,请求官方审理裁决以明辨是非、伸张正义。次要含义可引申为请求他人评断是非曲直。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

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告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ào lǐ(注音:ㄍㄠˋ ㄌㄧˇ),其核心含义为“告状,请求处理”,主要用于古代司法或民间纠纷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若查出被殴伤命,就该到府县告理。”
    • 这一用法强调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权益,常见于明清小说和律法条文。
  2. 现代延伸
    部分现代资料(如查字典)提到“告理”可引申为“解释原因”,但此义项较少见,且未被权威古籍支持。主流仍以“诉讼”为核心含义。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告理”与现代“起诉”含义相近,但更侧重“请求处理”的主动性,且多用于口语化表达。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司法流程,可参考《清史稿》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谤讟宝芝臣子鹑鴳出入生死撮借大意调眼色对薄公堂读诵防风林方兄蜚观风情月意浮幻傅丽蛊废诡令涵浸好酒昏姻火戏虎穴狼巢郊人赍勑惊耳酒甔巨鳞狂丝狂佻劳徒憀栗利福里柝蒌室路境梅须榠楂裒録乔家公起令随令齐敏情曲侵罔俅人软局子锐挫气索三亡守土水君睡相缩却投竿推说险恶孝情消疎黠智谢家兄弟媳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