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蝉奴的意思、衔蝉奴的详细解释
衔蝉奴的解释
亦省作“ 衔蝉 ”。猫名。 宋 黄庭坚 《从随主簿乞猫》诗:“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明 王志坚 《表异录·羽族》:“ 后唐 琼花公主 ,有二猫,一白而口衔花朵,一乌而白尾,主呼为衔蝉奴、崑崙妲己。”
词语分解
- 衔的解释 衔 (銜) á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衔命。 指前后相接:衔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
专业解析
“衔蝉奴”是中国古代对猫的一种雅称,尤其特指一种毛色特征鲜明的猫。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
词义解析与特征指向:
- “衔蝉”: 字面意思是“叼着蝉”。这里并非指猫真的叼着蝉,而是形象地描绘猫的毛色特征——嘴巴周围(尤其是下颌)有一圈深色毛发,远看如同衔着一只深色的蝉(或蝴蝶、蛾子等小虫)。这是该名称最核心的指代特征。
- “奴”: 在古代汉语中,“奴”常用于对某些动物或物件的昵称、爱称,带有亲昵、戏谑的意味,并非贬义。如“狸奴”即是对猫的普遍爱称。因此,“衔蝉奴”整体意为“嘴巴像叼着蝉的小家伙”,生动形象又充满喜爱之情。
- 综合: “衔蝉奴”特指一种下颌有深色斑块,形似叼着东西的猫。这种毛色在现代常被称为“衔蝶”或“蝴蝶嘴”,是特定品种(如山东狮子猫、临清狮猫等)中备受推崇的特征之一。
-
文献记载与文化渊源:
- 该名称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宋代文人笔记和诗词中常有记载。例如,宋代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提到:“猫名不一,纯白者曰‘尺玉’,曰‘宵飞练’;纯黑者曰‘昆仑妲己’,曰‘哮铁’;斑者曰‘吼彩霞’,曰‘滚地锦’;白而口有黑者曰‘衔蝉奴’。” 这明确记录了“衔蝉奴”指代白猫黑嘴的特征。
-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谢周文之送猫儿》诗中写道:“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这里的“衔蝉”即指具有此特征的猫,诗人用此雅称表达对猫的喜爱和珍视。
- 明代徐伯龄的《蟫精隽》中也记载:“猫有‘衔蝉’、‘拖枪’、‘踏雪’、‘锦被’之号。‘衔蝉’者,口含黑也。” 进一步印证了其毛色特征。
-
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 吉祥寓意: 在古代中国,猫被视为能驱鼠护粮的益兽,本身就带有守护家宅的吉祥意味。“衔蝉奴”因其独特且稀有的毛色,更被视为祥瑞、珍贵的象征。
- 文人雅趣: “衔蝉奴”这一名称本身极具诗意和画面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入微和赋予寻常事物以雅致名称的审美情趣。它反映了猫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是实用动物,更是精神伴侣和审美对象。
- 名贵象征: 历史上,具有“衔蝉”特征的猫(尤其是纯白黑嘴的狮子猫)常被视为珍品,甚至作为贡品进献宫廷或作为贵重礼物在士大夫阶层间流通。
“衔蝉奴”是中国古代对下颌有深色斑块(形似叼着蝉)的猫的雅称和爱称。这一名称源自宋代文献,生动描绘了猫的特定毛色特征(白猫黑嘴为主),体现了古人对猫的细致观察和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名称,更承载着吉祥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猫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文人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参考来源:
-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四 (古籍记载,常见于中华书局等点校本)。
- [宋] 黄庭坚. 《谢周文之送猫儿》 (收录于《全宋诗》或黄庭坚诗集,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 [明] 徐伯龄. 《蟫精隽》卷十五 (古籍记载,见于《四库全书》或相关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衔蝉奴”是一个具有双重解释的词语,需结合不同来源进行辨析:
一、主流解释:猫的别名
-
基本含义
指古代对猫的雅称,特指毛色特殊的猫,如口部有蝉形花纹的白猫或黑尾黑猫。
-
文学出处
- 宋代黄庭坚《从随主簿乞猫》诗:“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 后唐琼花公主养过两只猫,分别被称为“衔蝉奴”和“昆仑妲己”,因其毛色特征命名。
-
词义演变
原词可简化为“衔蝉”,如明代《表异录》中直接用“衔蝉”代指猫。
二、争议性解释:被奴役的象征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源自《史记·平准书》,比喻“人被欺辱奴役,失去自由”。但此说法缺乏具体文献佐证,且与主流文学用例矛盾,可能是误传或与其他成语混淆。
总结建议
- 推荐采用“猫名”解释,因其有明确诗词和史料记载支持。
- 若需引用“被奴役”含义,建议核查《史记》原文或更权威历史文献以确认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
擘茧槽历催头打供搭裢大肆挥霍得以垫舌根叠梁斗殴断发纹身阿房殿二墨恶诗房友梵花粪除负讬赋物稿纸关拘关索归天过索怀迟辉照简赅接伴使解衣抱火饥年筋挛积阳孔章揆画立车六乐卖犊买刀迷目农祥切望七魄全跏趺坐臞儒柔蝡射屏使的释手兽符叔母送交素冰贪醟特遣瓦盌蚊母草稳足无迺乌员小隙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