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卷束的意思、卷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卷束的解释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书用卷子,数卷为一束,故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无鏤版书,其典籍皆书绢素作卷收藏之,故谓之书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谓之书帙。’ 器 案:书之多卷者,则分别部居,各为一束……则书札卷束, 唐 时犹如此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卷束"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文献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将物体卷起后捆扎固定,常见于古代典籍与书画保存场景。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卷"指代收拢成圆筒状的动作,"束"则强调用绳索系紧的行为,二者组合后形成"卷起并捆扎"的完整动作描述。

该词在具体应用中多指向文献载体的整理,例如《礼记·内则》注疏提及"卷束帛之属",表明古代以帛书为载体时需卷叠后以丝带系结。明代藏书家叶盛在《水东日记》中亦使用"卷束典籍"表述书籍收纳方式,佐证其在文献管理领域的历史用法。

现代权威辞书《辞海》将其释义延伸至书画装裱领域,特指装池完成后的卷轴类艺术品收存方式,要求"卷束时保持中轴垂直,丝带松紧适度",体现出传统工艺中的专业技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卷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书籍或卷轴的整理方式,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卷束”指将书卷卷起并捆扎成束。唐代以前,书籍多书写在绢帛或竹简上,以卷轴形式保存,数卷为一束便于收纳。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出处

  1. 书籍形制
    唐代之前的书籍称为“卷子”,阅读后需重新卷起并用帙(布套)包裹,防止损坏。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载:“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说明当时对书籍整理的重视。

  2. 社会习惯
    据考证,唐代仍延续此习惯,书籍按内容分类捆束,称为“分别部居”。


三、文学用例

该词在古诗词中亦有体现:


四、总结

“卷束”反映了古代书籍保存的典型方式,兼具实用与文化意义。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宝钢碑额悲哽陛长诚力稠浊从驾大谱儿吊腰撒跨对比度恶得访谋風鐸付推恭簐弓弓月光芒万丈鳏鳏寡为滚木鸿俦鸿渥忽芒娇小玲珑髻凤金碧荧煌金灿灿径一周三金县羁使科仪灵枝理人丽瞩鑪鞴面生木材蓄积量木琴难办能样攀柏旗纛磬筦青年近卫军求靠生擒沈浊收魂树果熟食搜拔太尉足特质通过剸剡推锋屯卫微臣畏牺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