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卷怀的意思、卷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卷怀的解释

全部拿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后本师死,稍有遗金,捲怀离寺,作负贩去。”


(1).语本《论语·卫灵公》:“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刘宝楠 正义:“卷,收也。怀,与‘褱’同,藏也……卷而怀之,盖以物喻。”后以“卷怀”谓藏身隐退,收心息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清 恽敬 《逊庵先生家传》:“然前既卷怀不用矣……欲藉乌合之众,陆梁进退,与天命争衡,先生之知岂出此。”

(2).指包容。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考 景皇帝 含道居贞,卷怀前代。”

(3).退避,敛迹。《旧唐书·毕师铎传》:“或谓 师鐸 曰:‘若 秦彦 作帅,则 杨行密 朝闻夕至。如 高令 復帅,外寇必自卷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卷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藏身隐退,收敛心志
    源自《论语·卫灵公》:“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其中“卷”指收起,“怀”指隐藏,比喻在乱世中收敛才能、退隐避世。例如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卷怀”描述文人隐退的状态。

  2. 包容或退避
    引申为包容前代(如南朝沈约的碑文用例),或指退避、敛迹(如《旧唐书》中“外寇必自卷怀”)。


二、读音与结构


三、使用场景

  1. 描述隐退行为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如“卷怀前代”指包容前朝遗产。
  2. 表达处世态度
    体现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如清代恽敬的用例。

四、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低权威来源(如、3)将“卷怀”解释为“心情激荡”,实为误读。权威典籍均指向“隐退/收敛”义,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文心雕龙》相关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卷怀

卷怀,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卷」和「怀」。

「卷」是一个三点水的字,是一个形旁,它描绘了纸或其他材料被卷起来的形状。卷的意思包括「卷起、蜷曲」等。它的拆分部首是「册(册子)」「巾(巾帼)」。

「怀」是一个人体的部位,也是一个字形。它拆分部首有「忄(心)」「艹(艸、艹)」,意思是心中有所抱怀和思念。它的意思包括「心中、思念、承载」等。

「卷怀」一词来源于古代文人的诗句,指形而上的情感和思绪,泛指心绪起伏、纷繁复杂。它常常用来形容人们深思熟虑、思考周密的心情。

在繁体字中,「卷怀」的写法保持不变,没有任何变化。

在古时候,「卷怀」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在先秦时期的甲骨文中,「怀」部分被写成「心」,但是,这个用法后来逐渐改变,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卷怀」一词的例句:

1. 他心怀卷怀,思绪万千。

2. 诗人笔下的山水卷怀,令人陶醉。

3. 他的作品充满了卷怀与哲思。

4. 她的演讲激荡人心,卷怀万端。

与「卷怀」相关的组词包括:
- 心怀:表示心中抱有某种感情或思绪。
- 卷曲:表示物体被卷起或弯曲的状态。
- 怀抱:表示拥抱、抱抱或心中抱着某种感情。

与「卷怀」相近义的词语有:
- 心绪起伏:表示心情波动、情绪变化。
- 纷繁复杂:表示事物复杂多变、繁琐纷乱。
- 思绪万千:表示思绪丰富、思考众多。

与「卷怀」相反义的词语有:
- 平静宁和:表示心情平和、无波动。
- 简单明了:表示事物简单、易懂。
- 思绪清晰:表示思绪连贯、清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